昨天,吉利集团怒气冲冲地发出了一份公开信,指国内某媒体近日所发表的《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的封面文章,实为“大量捏造、虚构事实,恶意中伤、诋毁吉利集团和李书福董事长的形象和声誉”。
中国民企吉利自“蛇吞象”收购沃尔沃轿车之后,国内外媒体多有报道其因收购而负债过重、现金流紧张。但依据吉利发布的公开信息,吉利一直仍维持正常经营,沃尔沃被收购后也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这是吉利对此次媒体大感愤怒的底气。
对于这一事件,业内分析师指出,这反映出在中国车企逐步推行国际战略过程中,国人对于跨国公司全球化融资的运营模式,仍存在着激烈的思维碰撞。
财务数据显示??“吉利发展势头良好和健康”
对于媒体所报道的“吉利重新筹资还高盛的高息债券”、“吉利还需要向福特支付沃尔沃多年的35亿美元欠债”、“高息债券就是高利贷”、“从某民间融资机构借入的单笔金额达到6亿元”等说法,吉利均要求报道媒体提供确切证据以正视听。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经过战略转型,吉利目前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和健康,吉利各项海内外发展战略都在按计划正常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吉利在公开信中说。
吉利此次没有披露自身财务数据。在今年7月,也有媒体指称吉利资金流恶化,其时吉利控股集团回应说,2010年度,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不含沃尔沃轿车)的银行存款和银行汇票等货币资产为人民币115亿元;合并沃尔沃轿车后,2010年集团合并报表货币资产为人民币210多亿元;2011年上半年吉利集团总货币资产持续增加,吉利集团具备良好的偿付能力。
对于媒体关注的高负债率问题,吉利称,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年底的资产负债率为62%,而吉利控股集团在合并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轿车报表后的2010年年底的资产负债率为73%。
吉利认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欧美大型汽车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在70%-80%之间,而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9.8%。
据今年8月发布的吉利香港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净现金水平到今年6月底仍持续在人民币3.63亿元的稳健水平。另一方面,沃尔沃在被吉利收购后迅速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成为李书福的“定心丸”。今年前6个月,沃尔沃实现营业利润12亿瑞典克朗。
分析师表示??“全球融资是跨国公司正常之举”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把一家跨国公司通过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全球融资,形象化为黄世仁式的高利贷,是有失片面的。而对吉利的这种质疑,将不利于其国际形象。这应该也是李书福为之动怒的原因。
自李书福创举性地实施“蛇吞象”收购沃尔沃开始,其就必然面临着“资金何处来”的拷问。据吉利当初披露,收购沃尔沃股权需要18亿美元,此外吉利已经准备了9亿美元流动资金,用于后续运营。27亿美元融资一半在国内一半在国外。国内部分包括吉利自身的50%资金,另一半是银行贷款,海外部分包括来自美国、欧洲、香港的资金。
当然,吉利的资金还有来自国内地方政府提供的支持。
“全球融资是跨国公司一种正常的拆借关系。”张志勇认为,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融资必然要运用到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这与国人思维中的“高利贷”是有所偏差的。另一方面,高负债率并不能说明企业运营的困难,而是要看资金周转能力。企业进入规模化或国际化运营后,高负债率反而有利于其加速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吉利还不至于到了所谓被高利贷勒紧脖子的时候。
隐忧仍在??沃尔沃中国战略不是顺风顺水
尽管李书福让沃尔沃成功扭亏为盈,但离成功消化“蛇吞象”还为时尚远。沃尔沃的全面复兴将依赖于未来在作为第二本土市场的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而目前沃尔沃的中国战略推行并不是顺风顺水。
在被吉利收购之后,沃尔沃成立了中国总部,制定了发展战略,并布局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加速新产品的引进。今年上半年,沃尔沃汽车中国销量2.1万辆,同比增长36%。但这只相当于奥迪等豪车品牌在华销量的一个零头。沃尔沃在中国市场未来5年的目标是达到20万辆销量,全球销量到2020年达到80万辆。而在2010年,宝马、奔驰和奥迪三大品牌,每一家的全球销量都在100万辆以上,沃尔沃面临的竞争压力可见一斑。
在华的迅速发展还有赖于沃尔沃的本土化生产。但目前因政策主管方将沃尔沃定位为外资公司,国产基地迟迟未能得到审批,将影响其中短期目标的实现。在华大举建设基地和扩张市场,李书福仍要大把地砸银子。
(责任编辑:郭彩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