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转向保增长 A股或将延续独立行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 07:20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锋亮

  近日,意大利标售国债之后借贷成本攀升至欧元时代新高,加重了市场对欧洲是否有能力控制债务危机的疑虑情绪。德国基民盟投票决定建立一个允许欧元区国家“自愿”退出的机制。国际市场依旧动荡,国内A股上涨势头能否延续独立行情?

  

  希腊或将退出欧元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

   

  意大利周一早间售出了30亿欧元(41亿美元)5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上个月的5.32%飙升至6.29%,创1997年6月以来新高。意大利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25个基点,升至6.71%,上周此项收益率攀升至7.48%,创欧元时代最高纪录。著名经济学家叶檀认为,债务国将难以负担巨大的融资成本,而不得不向外界寻求援助,否则将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同时她认为,意大利脱离欧元区,有利意大利经济,有利欧元的稳定,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上周六称,意大利财政改革紧急计划书“A计划”或许无法达到预期的借款成本可负担水平,如不加以改进,或将有债务违约和退出欧元区的风险。并指出,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有退出欧元区的风险,尤其是希腊。

  法国政府指出,萨科奇和默克尔致电希腊新总理,敦促他尊重并完整执行所有希腊改革承诺。在声明中宣布:“除非希腊政府朝此方向采取决定性措施,否则不会得到新一轮纾困贷款。”此外,声明表示,在后续对话中,默克尔与萨科奇也“重申捍卫欧元的彻底决心”。

  由此可见,希腊等国退出欧元区是德法两国极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问题专家刘明礼表示,有人预计要救意大利,需要两万亿欧元,钱是欧盟面临的现实困难,它首先希望意大利自己控制局势。目前意大利债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希腊的债务危机的传染,投资者对整个欧洲、整个欧元区信心丧失,所以欧盟想帮它,更重要的是把其他欧元国家,把希腊的债务危机的风险控制住,把整个传染链给切断。

  虽然德法不愿意看到有任何欧盟成员国退出欧元区,但据德国《明镜》周刊透露,德政府其实已暗自拟定3套应变计划,为希腊退出欧元区、希债违约、意大利和西班牙受冲击等情况预先做好准备。由此可见,希腊退出欧元区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经济摆脱外国经济影响长期向好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刘刚11月14日在《经济日报》撰文表示,明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压力可能会增加,加上食品价格上涨的供求压力在减弱,预计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可控制在4%以内。

  未来CPI涨幅的预期回落或将成为管理层“政策微调”的重要参考,据央行统计显示,2011年9月,新增信贷4700亿元,创21个月新低。行至10月,新增信贷意外反弹至5868亿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10月四大行信贷投放较多,可能表明有信贷投放能力(贷存比较低、资本充足水平较高)的银行正在加大信贷投放。同时,他预计,年内信贷投放规模有所扩大,11、12两月新增贷款可能在6000亿-6500亿的区间。而四季度有可能下降存款准备金率。

   在通胀拐点和央行频频释放微调信号下,10月份我国出口表现也符合预期,同比增长15.9%。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10月数据反映当前经济总体仍然不错,预计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长将继续呈现缓慢回落的态势,维持四季度经济增长8.8%的判断。

   种种迹象表明,在外围经济形势依旧动荡不明了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已经逐渐摆脱通胀和外围经济的影响,且政策砝码逐渐倾向保增长,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或将走出较为独立的行情。

  

  A股震荡上行是主基调

   东北证券认为,市场震荡向上依然是主基调。在通胀回落趋势明确后,货币政策正在着手平衡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逐步向市场传递放松信号,央行通过适度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回落,进而降低企业筹资成本。

   山东神光认为,10月份以来的反弹,从趋势上讲其实就是大盘震荡筑底中的一段上升趋势,我们把此定义为自救反弹行情。按照货币供应——通胀模型分析,未来几个月,大盘可能会反复出现“冲高—回落—再冲高—再回落”的复杂形态,趋势上可以简单理解为筑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心态不能因为行情的波动越来越悲观,而是应该越来越乐观。

   日信证券认为,在经济放缓、通胀走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整体宽松仍是奢望,但从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转向来看,未来货币政策也将以局部或定向宽松为主要特征,但鉴于近期市场仍将面临一级扩容以及欧债危机恶化的压力,预计短期走势仍将出现反复,股指有望在反复震荡中寻求机会上行。

   方正证券认为,在当前货币政策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未来市场人气具备放大的基础,市场的上涨存在资金面的支持,所以本周市场回调将是买入机会。建议投资者调整持仓结构,适度保持仓位,逢低关注医药、化工、资源及短线调整较为充分股,回避前期涨幅过高股。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