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娟娟
本报北京11月9日讯记者牛娟娟报道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今天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要进一步提升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质效,还需从五个方面着手,做到未雨绸缪,科学谋划,坚定信心,稳妥推进。
蔡鄂生首先回顾了中国银行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他指出,截至2010年底,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设有89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机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5家分行、5家代表处;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也设立代表处,我国银行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从全球化“引进来”的角度看,到今年10月末,47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了40家分行,营业性分支机构700多家,现在这些机构在华资产总额2万多亿元。同时,中资银行海外机构业务类型和品种不断丰富,员工素质和风险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中资银行参与全球竞争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
蔡鄂生说,为把“走出去”战略在银行业实施好、落实好,银监会制定了“审慎支持、有的放矢、防范风险和持续监管”的十六字方针。与此同时,银监会注重全面加强与境外金融监管当局的沟通与合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监管氛围。“走出去”决不可急于求成,必须首先“苦练内功”。按照这样的逻辑与思路,银监会持续督促中资银行大力推进自身内部改革,全面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打好“走出去”的硬件基础。同时,要求中资银行兼顾自身发展长期战略和现实需要,恰当把握时机,准确选择市场,审慎稳妥向外展业,避免复杂多变的海外投资环境给“走出去”带来风险。中资银行不能为“走出去”而走出去,仅仅满足于境外设立机构,以及业务规模单纯扩大,而是要通过“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先进经验,努力在创新能力、风险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互补,在客户营销、网络布局、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协同,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培养提高竞争能力。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质效时,蔡鄂生表示,当前形势下要想很好地抓住机遇,必须做到未雨绸缪,科学谋划,坚定信心,稳妥推进。具体应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坚持首先服务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广阔,前景美好,关键是怎么能够抓住机遇。能够使我们的金融机构立足于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大做强自己的核心主业。必须远离高杠杆率或过度创新类金融产品和业务。二是坚持强化风险管控。督促商业银行科学制定“走出去”风险管理战略,科学拟定风险管理目标。三是坚持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既要看到国际化是中资银行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督促中资银行结合自身情况,统筹考虑、谨慎选择。四是坚持加快文化、人才相互融合。要督促中资银行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既要寻找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熟悉当地客户要求、掌握当地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避免管理体制、文化传统方面的相互冲突,也要更加重视海外本土员工的职业发展与激励,增强归属感、忠诚感、使命感。五是坚持监管合作。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走出去”跨部门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切实做好战略实施的政策指导和监管服务。要加强与国外监管机构之间的跨境监管协作,拓宽合作力度,增加合作范围,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