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制改变成品油调价缓解油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8日 01:33  中国企业报

  高耗能企业和民营成品油企业面临更大挑战

  本报记者 李金玲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出现了不同程度偏紧的状况。同时,受希腊局势变化、美国原油库存超出预期及欧洲央行意外降息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近期窄幅震荡。备受关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再次迎来好时机。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在已经上报相关部门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方案中,一共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即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以及国际油价在一定价格区间波动时,有关部门将不再就每次调价下发通知,而是可能由三大石油公司按新机制自动对应调整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新机制出台,将有利于理顺长期以来国内国际油价脱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荒。新机制对缓解石油公司炼油板块亏损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趋势下,与国际油价接轨程度更深的新机制或使国内油价上调频率加快。

  新机制或可减少调价压力

  有关人士透露,在已上报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方案中,除明确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及调整挂靠油种外,另一项改变是,当国际油价在一定价格区间内波动时,有关部门将不再就每次调价下发通知,而是可能由三大石油公司按新机制自动对应调整价格。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陈晴认为,如果定价机制真要如上改革,将使得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向市场化迈近一步,在某些方面利于成品油市场的发展趋势。

  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从2008年开始实行的,在三年来的运行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市场和行政的双轨制来执行的。

  据悉,与当前执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相比,新的调价机制有可能在调价周期方面发生很大改变。新的调价机制,有可能将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同时4%的变化幅度有可能调整,但至于调整多少,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有关人士表示,所谓“自动对应调整”,指一旦达到新机制中的调价条件,三大石油公司无需等待有关部门调价通知,即可对应新机制规定价格自行宣布调价,这将是新机制中重要的变革之一。

  在上述价格区间内,当国内油价满足下调条件时,三大石油公司要在第一时间下调油价;当国内油价满足上调条件时,三大石油公司可根据各地区汽柴油供应情况,选择不上调油价或在最高限价内适度上调。

  现行定价机制虽然规定“22天+4%”的调价条件,但是,达成条件需要参照的具体参数及计算公式并未对外公布,各机构只是按照自己推导的公式进行模拟测算,计算结果并不十分准确。

  “新定价机制缩短了调价的时间,加快了调价的频率,使成品油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行动步伐更相近,不会再有大幅落后的情况出现。”陈晴表示。

  而对于炼油企业而言,在相应的条件下灵活的按照机制调整成品油价格,将更容易掌握自己的命运,减少亏损。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增加的WTI挂靠油种,也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油价的变动情况,为“三桶油”和发改委减少调价的舆论压力。

  另外,陈晴认为,对于整个成品油市场而言,新的机制可以更好地平衡国内资源,杜绝囤油、摒弃投机以及减少走私、远离油荒。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认为,无论目前国际油价多少,相对于经济疲软,油价也是疲软,因此应该是改革的好时机。

  应建立合理制衡机制

  有分析认为,作为油价的制定者,发改委的初衷本是为了平衡消费者和三大油企的利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油价定价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发改委在消费者和油企更多面对面的博弈面前,在油价的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关键的一步。

  “有利就有弊,新的定价机制让高耗能企业和民营成品油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陈晴指出,首先,调价频率的加快,将使得企业对油价的变动更为敏感,高油耗企业增加库存储备时难度将加大,企业利润将被压缩。如,物流运输类企业,“快频率、小步伐”的调价下,运价成本的变动也将增多,这就使得企业自身需要消化一部分来自油价变化所产生的成本,企业的利润因此会受到压缩。当然,增加的这部分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其次,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没有油源,也没有定价话语权的情况下,利润更加不保,生存也将更加困难。供给方面,一旦三巨头自行定价,由于价格原因导致的“油荒”问题有可能愈演愈烈。同时,对于民营油企来说,以后的经营将更加艰难。

  目前在供给方面,民营油企经常出现批零倒挂,一旦三巨头自行定价,在价格方面形成垄断,接下来势必会影响其对民营油企的成品油供给,极不利于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如果三巨头可以自行定价,同时还没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督的话,很容易造成成品油市场出现价格垄断。而一旦成品油市场出现价格垄断,势必会加剧通胀,造成整个消费品市场不稳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王军则认为,当前下放定价权的时机还不成熟。在当前国内的石油企业还处于垄断格局的背景之下,如果盲目地把成品油的定价权交给这几个垄断的巨头手中,那么在缺乏合理的制衡机制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价格被这些石油公司所操纵,使得这个价格成为他们谋取垄断利润的一个工具,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国内的油价不断攀升,从而也会加大通胀压力,影响经济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活。

  对此,陈晴建议,针对所爆料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在改革的同时,需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防止三大石油公司在调价的时候过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略消费者或是市场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下游补贴机制,如,通胀较高,上调条件达到,调还是不调?调会加剧通胀,但是不调,新定价机制又将沦为摆设。所以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下游补贴机制,将调价对通胀带来的冲击大大降低。

  另外,陈晴认为,虽然只是调价权限有条件的下放,但是这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或许发改委可以先在个别地区试点一下,有过渡地完成此次改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