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或淡定应对降息潮 中国当“以我为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6日 22:40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庄会晓

   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境遇中,欧洲央行3日突然宣布将基准利率(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下调25个基点,以利于刺激欧洲经济复苏。

   在此之前,印尼、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也一再出现意外降息,量化宽松之风或引发全球各国降息潮,然而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国内诸多专家并不看好这一场场“意外”,认为中国不能盲从降息,应根据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定,避免输入性通胀加剧,谨防出现经济滞胀。

  各国纷纷降息

   北京时间11月3日晚间,欧洲央行突然宣布将再融资操作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和边际存款利率全部下调25个基点,分别降至1.25%、2.00%和0.50%,从11月9日开始生效。由于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通胀率已达3%,远远超过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设定的2%的警戒线,外界曾普遍预计欧洲央行将保持原有利率水平不变。

   对于欧元区而言,通胀压力居高不下,高利率势必进一步加重债务危机国的负担。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顾春太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欧洲央行降息是其企图解决主权债务危机采取的举措。现在欧洲制造业持续低迷,降息是刺激实体经济的一种方式。”

   据导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各国的意外降息可谓接二连三,皆为国内经济复苏让路。10月11日印尼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6.50%,这是该行自2009年7月份以来首次下调利率,该决议超出绝大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期。无独有偶,巴西央行已于两个月前打头炮,将基准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12%;紧接着继巴西、印尼宣布降息之后,量化宽松之风吹至澳洲,澳联储11月1日也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至4.5%,这是澳联储2009年4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并结束了自去年12月以来维持了11个月的4.75%的利率;此外,还有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都曾纷纷降息。

   顾春太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还谈道,“欧洲央行此举确实是全球货币政策放松的标志”,然而他对其产生的效果存疑,认为“可能作用不大”。

  不必追潮流

   在欧洲央行降息之时,中国央行上周3年期央票继续停发,在公开市场仅发行了两期央票,上周二发行的1年期100亿元央票也较前一周同期减少5成,共回笼资金110亿元,而上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1070亿元,共实现净投放960亿元。兴业银行首席分析师鲁政委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也提道,“这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的松动,已经微调了,比如接下来还会发行地方债铁道债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能够维持资金利率基本稳定,缓解近期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压力,进而纷纷猜测货币政策将会有逐步松动的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表示,“欧洲央行降息标志着新一轮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始,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可能因此加大。”对此顾春太认为,“确实会加剧输入性通货膨胀,但这是一个较慢的过程,毕竟欧元与美元还不一样,中国未必会立刻显现出这一影响。”

   关于在这场降息潮中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问题,鲁政委则强调,“面对潮涨潮落,中国需要淡定,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决定政策调节的合适时点和选用恰当工具,不应盲从。”他还专门对此作出了3点解释:“一是国内货币政策不是放松得越早越好;二是也不能一下子放松,不可能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要选用恰当的工具,如动态修订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三是是否降息取决于国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中国还是要‘以我为主’。”

   顾春太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他认为,一方面要“谨防国外经济二次探底”,数据显示目前欧洲仍未摆脱通胀的困扰;另一方面,“是否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一定要根据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定。”“‘十一五’期间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拉动,而‘十二五’期间若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增速减缓,可能会产生很多隐患,从而导致经济发展迟缓,此时货币政策宽松则可能加剧通胀率。”顾春太解释说,要防范经济滞胀的危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