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文艺
年届55岁的郭树清,被外界视为“官员型学者”或“学者型官员”。在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一职之前,曾在体改委、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多个经济要部任职。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传言被证实,这位新任证监会主席,会把证券市场的三把火烧向哪里?我们尚不得而知。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相关公开资料发现,早在10年前,他就提出了鼓励发展公司债和机构债的观点,而其对国际金融局势、国内资本市场、经济状况等的看法,也能从其重要演说及相关论文中略知一二。
郭树清其人
学者型官员 深具理论功底
1989年,在国家计委经研中心任职期间,郭树清受命负责一个“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研究小组,重点讨论发展战略问题,郭树清花了将近一年时间,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和投入产出矩阵,最终写出了《中国GNP的分配和使用》一书,之后,其学术著作,文章不断。
郭树清的履历很自然地被划分为两个阶段。
1988年至1998年10年间,其主要在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任职,主要工作更偏重于学术研究和经济调查。而郭树清对宏观经济学和比较经济体制的主要研究成果也产生于这个阶段,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出版了13部著作。
第二阶段是1998年之后,郭树清历任贵州省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05年开始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微博)董事长至今。在郭树清履历的第二阶段,身为官员的实践经验更多,学术著作则较少了。郭树清的最高学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被外界称为“官员型学者”,其实,他同时也是“学者型官员”,很难说清这两个身份到底哪一个在郭树清的身上体现得更多。
郭树清观点
关于金融危机:拯救全球经济不能单靠中国
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都进行了财政刺激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仍没有散去。
郭树清认为,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深层次原因是产业结构转型,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转型,有其必然性,不能简单归结为华尔街太贪婪,不是简单归结为监管不力、投机过度、金融创新太多,根源还在于整个经济和社会复杂的结构转化。美国经济确实遇到很大挑战,但是还远没有达到衰落的时候。美国1.5%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的增长。不能简单地把美国和欧洲与中国比,说中国的日子好过,我们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同时,郭树清认为不能过分夸大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不可能靠中国一家就能把整个世界从萧条和危机当中拽出去。
相比美国经济,欧洲的危机似乎更大,郭树清对此的观点非常清楚,他认为欧洲和美国不太一样,欧洲新兴产业的发展比美国慢,科技进步也比美国慢,但比金砖四国还强得多。但欧洲最大的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凑成一个经济体,搞统一的经济政治政策,要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肯定会遇到很大的挑战,不那么容易。欧洲要走出这场危机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具体到个别国家可能问题就比较大,如希腊。
关于货币政策:多采取一些价格手段
目前,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至21.5%,中小金融机构也上调至18%,银行流动性进一步趋紧。
今年9月份,郭树清出席达沃斯论坛时,称遏制物价上涨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目前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但央行应减少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的运用,多采取一些价格手段,期望监管层更多地使用加息这样相对温和的手段进行调控。
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如果实际利率为负,那么很多资源的价格会被扭曲。二是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这样的大型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
同时,郭树清还认为,人民币应该更快地升值,以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不过,目前的升值速度已接近市场预期。
关于证券市场:鼓励发展公司债、机构债
从各种场合的言论中可以发现,郭树清很少对外谈及证券市场。但是,2001年,他在《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几个决定性因素》的论文中,就将“投融资机制”看成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文章称,我国总储蓄率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却处于落后国家的水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
如何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郭树清认为,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却成了“短腿”,国债达到了一定规模,公司债市场却十分弱小,机构债市场还没有起步,因此,在规范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应鼓励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机构债的发行规模,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
郭树清还认为,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发达的债券市场可与股票市场形成相互制约,且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的合理化提供基础,同时还能减轻银行的贷款压力。
有意思的是,郭树清在论文中提到 “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基础设施、可经营的公益事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到股票市场发股募集资金,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目前创业板的推出已经实现。
关于行业:制约住房和汽车业的发展
令人想不到的是,作为中国两大支柱产业住房和汽车,郭树清却认为,要对其有所制约,有所约束。
他称,考虑到生态和环境这两个制约因素,对住房和汽车这些支柱性产业必须制约和约束,但是如果约束和制约采取行政性办法,只能是权宜之计。更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价格和税收来调节。中国不可能再重复美国和欧洲这样的汽车补贴,那是死定的政策,不仅在中国是死定的,对全球来讲也是死定的。但是现在这是一个难点,因为继续保持增长,继续无限制发展,消耗石油、排放尾气量的增长就难以想象,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