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的斯电梯销售员曝操纵招标手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8日 02:03  中国经济网微博

  每经记者 闻殊 唐小惠

  电梯公司奥的斯(OTIS)及其子公司西子奥的斯(XIZIOTIS)进入中国市场多年,近年来却事故频发,不断爆出伤人甚至夺命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已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奥的斯、西子奥的斯在中国市场上是怎么卖电梯的?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暗箱操作?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客户身份,分别与奥的斯、西子奥的斯的销售人员进行面谈。

  面对记者这个“客户”,他们详细介绍了如何帮客户 “吃回扣”、如何操纵招标等操作手法。

  三种合同 暗含不同“回扣”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买家身份,通过奥的斯某分公司,联系上奥的斯销售人员黄明(化名)和西子奥的斯销售人员陈华。

  和黄明见面之后,一听说要买电梯,他就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如何帮客户吃回扣的操作手法。

  “代理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黄明说,一般来说,签电梯合同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销合同,采购方和厂家直接签,没有任何第三方,也不会产生回扣等费用;

  第二种,还是采购方和厂家签,但会有一个第三方出现,它可能是代理商,他会拿走一部分佣金,然后拿出一部分给关键的人员作为回扣。

  第三种,采购方和厂家不发生合同关系,而是厂家卖给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采购方。合同也是采购方和代理商来签。

  “因为我们是外企,抓得紧,不会允许有回扣的情况。但国内的商业环境决定我们必须要这样做,所以就通过这样的方式。”黄明说。

  在上述三种方式中,黄明认为第三种合同的操作空间最大。

  “第三种合同是采购方直接与代理商签,我们会给代理商一个空间,你们的回扣在这个空间里谈。比如我们80万元卖给代理商,代理商100万元卖给你,这里面有20万元的空间。这种空间要比第二种更大些。”黄明说。

  黄明说,第一种与厂家签合同,是没有回扣费用产生的;第二种也是与厂家签,有费用产生,但合同上体现不出来,厂家可以自我保护;第三种是与代理商签合同,费用空间也最大,表面上也与厂家无关。

  黄明还透露,第二种和第三种同时存在,是因为“有的公司会要求与厂家签”,第二种就满足这一要求。“我们会跟代理商签一个代理协议,这是约定俗成的。在商业合同达成之前,三方一定会坐下来谈。代理商把数额与你谈好后,厂家才会签。如果(提前)签了,而你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那我们不是砸自已的饭碗吗?”

  “如果你们公司没有强制要与厂家签的话,那与代理商签最好,空间会更大。如果你那边能把价格抬得高,空间就更大。”黄明说。

  “我们公司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的。如果你想这样做,我只能说给你介绍方法。回头要谈的话,我再把代理商约出来。”黄明强调。

  “公司不允许这样做的话,那采购方的利益有没有保证?”记者问。

  “有啊。我们有代理商在,他们可以给你保证。我们在世界能做160年,在中国做了20多年,到目前还是第一品牌,如果连这个都保证不了,那我们还怎么做啊?”

  “也就是说,公司只是明的不允许,但是暗的还是可以的?”

  “所有的公司都这样的。”黄明说。

  操纵招标私人业主最好操作

  不仅如此,黄明还表示可以操纵招投标。他介绍了奥的斯在招投标过程中的 “独特优势”,“奥的斯有品牌优势,是世界第一品牌,在招投标时奥的斯永远是第一高价,因为品牌摆在那里,如果其他电梯是最高价,那别人会质疑你。这说明什么呢?可以把价格做得很高,你的空间自然就更大了。”

  “电梯设备如果50万元以上一定要进行招投标。有些公司会有招投标部门,会找几个厂家来报价,这是内部招标。假设你确定采购奥的斯电梯,我可以找其他厂相熟的销售人员来报价,他们也知道做不了,回头再让我们的代理商给他一点费用。”

  “小项目尤其是私人业主这样操作比较多,除非采购的人是大老板,他掏自己的钱来买。假如你不是大老板,而是用公家的钱,如果我有权力的话,我为什么不帮你做?”黄明反问。

  对一些大项目,黄明同样表示有办法。“像一些政府的地铁、机场、医院等大型工程项目,我们都有政府层面的关系,这些其实也可以操作,只是比较费劲,要花很多精力。”

  在见到西子奥的斯销售人员陈华(化名)后,他向记者讲述了另一种暗箱操作的隐秘手法。

  “一般把电梯合同采购分成两部分,签两个合同,一个是设备合同,一个是安装合同,你可以把价格做到安装费用中去,因为安装费是工程费用,扣税比较低;如果做到设备合同中,因为要交增值税,所以扣得比较高。比如安装费用是5万元,那你做到6万元,这一万元扣税后就全部返给你。基本上都是这样操作。”陈华说,设备费用扣税高,双方都没赚到,最后给国家交税了。

  “那你们的操作比XX品牌是不是要灵活一点?”记者问。

  “我们肯定比XX品牌灵活些,我们公司一年能卖四万台,他们只有几千台。你想想,这个比例摆在这里,差别肯定是有。”陈华表示。(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