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地铁追尾暴露轨交发展隐忧 人才紧缺又频遭挖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4日 15:03  中国经济网微博

  上海“9·27”轨交10号线追尾事故,暴露出轨道交通一线成熟管理人才紧缺的隐忧。地铁一线员工不但平均年龄小、工龄短,还频遭外省市挖角,人员流失不容忽视;一线调度员、驾驶员因为缺少“动真格”的应急演练,实战应变能力严重不足……这一切,成为轨道交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在日前的年末视察中指出:轨交运行的人力资源难以适应轨交跨越式发展的矛盾必须解决。他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加大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的力度。

  直接原因

  调度员“忘掉”一列车

  据申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一线调度员在遭遇系统失电改为手动后,应急经验不足,竟将一辆列车彻底忘在了轨道上,最终导致两车追尾。

  “我们一线员工平均年龄不足30岁,工龄普遍在3年以内,而一个调度员成熟起来至少需要5年。”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在发展轨道交通,挖角现象非常严重。“上海轨交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目前在全国排在倒数第二,我们一些成熟的调度人员频频遭遇杭州、苏州、深圳等城市挖角,一半以上的技术骨干流失。”

  人才紧缺,轨交里程数却跨越式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11条线路,总长约425公里,队伍的整体素质被摊薄、稀释。“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线路,我们很多司机上岗半年到一年,就不得不独立操作列车。可以说,我们的培训力度应对正常状况是没有问题的,但碰上紧急状况,就很容易出问题。”

  加大投入

  人力配置应留余量

  对于管理部门坦陈的事实,委员们普遍感到忧虑。市政协委员褚以琳认为,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投入,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宜有1/3的备率,使员工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得到轮训的机会。市政协委员林尚立建议,应当建立轨交运营问题的内部发现机制,通过运行中暴露的小毛病,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安全措施。“要激发每位调度员、机车司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纠错补漏的主体力量,对运行中暴露的较大问题进行定期会诊。”

  长期从事航空安全工作的李丰华委员指出,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每次事故后及时总结,并立即将处置方式写入使用条例;航空公司则确保飞行员熟悉每个条款。这对于刚刚迎来长足发展的我国地铁行业,应该同样适用。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