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海统筹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 07:17  经济日报

  当前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以专门的章节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与此同时,今年,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应该说,在“十一五”沿海地区布局的基础上,国务院连续批准了4个地区的战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地区的布局已经基本形成。

  目前,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布局形态。第一是河口、海湾三角洲地区。在长三角、珠三角布局的前提下,2009年底国务院批准黄河三角洲生态区规划,我国沿海地区三角洲地区的规划已经制订完毕。第二个是省级的区域。从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的批复,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批复建设,从南到北,已经形成了11个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在这个基础上,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平潭综合试验区和横琴半岛规划区,标志着海洋经济正在向海延伸。

  随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布局完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腾飞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3.5%。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近10%,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350万人,人均创造价值为11.5万元/年。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影响的严峻挑战。大工业习惯“沿岸布局”,海洋污染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性难题。这方面,美、日、欧都有惨痛教训。

  据统计,2010年,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人民币,死亡失踪137人。其中,沿海共发生赤潮69次,累计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今年3月,日本核泄漏事故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海洋所遭受的巨大污染破坏。

  当前,我们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三重三轻”和“两同两多两少”的问题。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域利用;重空间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从全国沿海行政区域整体情况看,产业园区雷同,产业结构雷同问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耗能产业少。这样的问题在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

  专家认为,我国当前沿海重工业布局已经存在诸多“硬伤”:布局分散,遍地开花,与国际上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整治原则相悖;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地区上马重化工项目,加剧了环境压力;重化工产业临近环境敏感区,时刻威胁原生态安全;缺乏规划和统筹协调,布局不合理造成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间矛盾加剧;产业构同,造成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然而,目前重化工业加快转移的局势还没有彻底结束,“十二五”期间还有相当多的产业,包括电力、矿石、钢厂、炼油企业还在向沿海港口地区布局。如原油加工业,预计未来还有3亿吨的加工规模向沿海转移。

  大量利用岸边建设,带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警示:大规模的近海岸活动导致近岸海域由海变陆;近海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质量严重下降;近海海洋生物物种遭遇灭绝,海洋水产总量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我国区域战略向海发展,东部率先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自然灾害和人为影响不容忽视,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的重大课题。

  一是要坚持陆海统筹。统筹海洋维权与周边稳定、统筹近海资源开发与远洋空间拓展、统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布局调整、统筹海洋经济总量与质量提升、统筹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海洋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并以此作为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和制订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

  二是要坚持战略引领。通过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保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全、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海洋管理服务等工作。

  三是要坚持规划指导。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全国海洋经济普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搭建海洋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指导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只有坚持陆海统筹,海洋才能为我国战略利益拓展新的空间,为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为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紧缺提供强大后备支撑,为我国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提供安全通道,为改善民生提供优美环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