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活中的设计之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 07:17  经济日报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北京迎来了一场“设计盛宴”。从中华世纪坛到国家博物馆,从798艺术区到大栅栏老街区,“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三年展”6大板块130多场展览和交流活动,让人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感受着“头脑风暴”。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设计理念,如同一个个活跃的细胞,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也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咔嚓,咔嚓……”伴着相机清脆的快门声,人们仿佛聆听到设计日渐走进生活的脚步。

  又融入生活

  会“唱歌”的T恤,用瓷砖拼砌的“云朵”,汽车外观的“全景”沙发,五彩缤纷的“热带椅”……“设计周”将来自世界的设计带到人们身边,赏心悦目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生活中,设计正变得日益重要。

  在国家博物馆“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展台前,参观者马云峰驻足了许久。展台上摆放着一个银色的闹钟,与我们一般见到的闹钟不同,这款闹钟“顶”着一个宠物食盒,闹钟的铃声也换作更为柔和的节拍器。“这个闹钟很有意思”,马云峰告诉记者,“它运用了条件反射原理,在人和动物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每天由亲爱的宠物把你唤醒,起床后的心情会更加愉悦。”

  “很佩服设计师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奇思妙想让生活变得有趣。”马云峰说。

  被人夸奖,一旁的设计师王艾丽十分开心:“其实,设计的灵感虽然起于一瞬,但也并非凭空想象。我的许多好创意、好点子都是源于日常生活。就拿设计这个闹钟来说,我本身也是喜欢动物的人。”

  用可乐充电的手机,可随身携带的卡片式刀叉,拉起裙摆翩翩起舞的吊灯……流连于一件件匠心独特的展品间,通过与设计师面对面交流创作感悟,人们不禁感慨:设计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触手可及。

  “设计不是高高在上地一味追求纯粹的艺术,而是要我们把无限的可能性和用户的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北京设计论坛上,意大利设计管理专家阿尔贝托·阿莱西给大家讲了一个“音乐水壶”的故事:那是1983年,当时阿莱西公司的设计师设计出一种特别漂亮的水壶,有消费者提出,能不能让水壶发出乐声呢?为此,设计师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通过在水壶上加上一个特殊的装置——调音器,终于让水壶在水开时发出动听的声音。“我们又重新开始生产水壶。这种能‘奏乐’的水壶一上市便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成为公司上世纪80年代最为成功的设计。”阿莱西说。

  一个创意能让一件产品充满灵气,而文化的融合则赋予设计更为持久的魅力。“这件竹桌的桌脚主体由三片竹条构成,各自以120度的角度相交,每隔一段间距再以竹制套间扣紧巩固桌脚主体,这样一来就实现了竹条弹性与韧性的完美结合,也增加了结构强度。”设计师石大宇在自己的新作前做着介绍。在“三年展”知“竹”展览单元里,竹制家具、自行车、箱包、水杯、拖鞋,一件件作品不仅设计精巧,形神更兼具竹文化的韵味,向人们展示着韧而清雅的生活情感。策展人告诉记者,“以竹喻人,竹子在我国及亚洲的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而西方视竹更多为一种环保简约的物料,不同出发点的作品彼此间形成了有趣的‘对话’。”

  未来设计

  可能的世界

  “好的设计不但能够体现出对人和自然的高度尊重,还能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说。衣食住行用,当设计作品超越个人展示,它们蕴含的理念将给未来生活带来怎样的变革?

  “假如我们能够培育出会发声的植物,那会是什么样?”“假如信息可以通过牙齿接收,那会是什么样?”“假如机器能阅读我们的情绪,那会是什么样?”一系列设问引出对未来生活的大胆想象,同样是设计令人着迷的地方。

  纳米冰激凌车、需要“喂食”的大号收音机……在“三年展”的“What if(可能的世界)”环节,人们尽情领略着奇妙的“未来生活”。

  新奇的背后是思考。跳出单纯的艺术表现,设计正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成为设计尤其是工程设计领域思考的“新维度”。使用新材料、加工“旧”材料的理念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展现出来。设计师法比安·穆勒创制出一个很容易就安装在自行车上的移动太阳能发电装置,实现了“自我供电”;年轻的荷兰设计师克拉斯·库肯使用吹瓶技术处理回收的旧玻璃瓶,将它们转化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花瓶,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来自柏林的蒂娜·罗德则花了7年多的时间收集白色的塑料座椅,通过穿孔和表面处理创制出限量版的个性化物品,为它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还有弗赖塔格工作室用旧卡车篷布制造的包包,马蒂·古伊斯的“种植宠物”……环顾之下人们不难发现,循环利用已成为业界评判“好的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

  “适度设计”的理念也在引发一场反思。“当代中国社会存在一个设计审美的误区,就是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奢为美。”柳冠中认为,设计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大众审美,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念,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条件下营造出健康、合理的生活环境。

  日本五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原研哉表示,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外形的设计,也不是为了眼前利益的设计。“它不局限于设计师个人才能的展示,而是一种更大的才能、更大的技术。在一个更大的愿景之下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与先进技术融合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这,才是设计的‘根’之所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