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在深层次上寻找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 01:18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温州企业主“跑路”事件,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成为财经媒体持续关注的热点。由一群企业主躲债出走引发的反思,思考半径也越来越大。从民间金融的健康成长到政府该不该“救市”,或者说如何帮助度过危机,都被广泛讨论。

  很多人从温州企业主“跑路”,联想到了当下众多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银根紧缩背景下日益艰难的融资问题,现实地制约着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于是有声音开始传出,建议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开闸放水”。

  其实,稍具常识即可知道,货币政策的调整与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说,一些企业资金链绷得比较紧,甚至断裂,就要从货币政策的层面来找答案,那的确是找错地方了。

  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否,要看宏观经济的大形势。观察当下的中国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控通胀、调结构及稳增长这三者又相互纠结在一起。尽管过于强调控通胀会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产生失业率较高的问题,但鉴于通胀压力乃当前主要矛盾,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稳定,着实必要。

  治病须治本。当下中小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不佳,不是企业主缺少企业家精神,也不是他们没有创业的动力与勤奋,而实在是大环境出了问题,是中国经济在深层次上的问题。中小企业犹如田间的野草,生命力顽强,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能让其自由成长,而不是人为抑制。当然,在政策层面,政府仍有不少可为、当为之处。

  事实上,言及实现控通胀、调结构及稳增长之间的平衡,即需要从民间经济要活力。大量中小企业发展不好,势必严重影响宏观经济质量。当前的要务,一是对财税政策进行调整,通过结构性减税,有助于企业的“休养生息”;二是通过继续深化改革获得制度释放的效应,破除垄断,敲碎“玻璃门”;三是强化法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宏观税负目前总体偏高,这是一个现实,高层一再发出为企业减负的声音,原因也在于此。面对中小企业的现实难题,货币政策不能随意调整,但财税政策却可作为,即通过结构性减税求得涵养税源、“休养生息”。政府通过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不仅关乎税负的公平,更将大大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

  在内涵上,结构性减税是“做减法”,是在“有减有增”的前提下实现总体税负水平的降低。结构性减税不是大规模、全方位地减税,而是该减的减、该增的增,但政策的天平倾向于减。比如,针对小企业、节能降耗、科技研发等的税收优惠,就是一种“减法”。

  同时,需要进一步通过反垄断及放松管制,让市场经济真正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反垄断和放松政府管制,将会为社会资本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其效应绝不可低估。一些利益群体“绑架”中国经济,本质是牺牲公共利益以图自肥。垄断力量的不断扩张,大大挤压了中小企业应有的生长空间。其中问题的严重性,亦是不可小视。而不当的政府管制,不仅会扭曲市场,还会导致诸多寻租行为的出现。大量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需要看到的是,人们都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现实当中,“潜规则”大量存在。好的制度,也常常在实践中被扭曲。比如,招投标行为紊乱、腐败迭出,就是中国式市场经济的真实生态之一。招投标的活动原则,本是崇奉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但在一个不够健康的市场环境当中,这些普适的原则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个理论设计原本相当不错的制度安排,却成了一些人寻租的工具。但如果法治成了口号与花瓶,企业的成长,又如何有长远的预期可言?缺少法治的护航,走正道的企业又能走出多远?

  今天中小企业发展需要面对的许多问题,确实发人深思。有些问题是表象的,是短期的,但从根本而言,矛盾还是集中在深层次上。在深层次上找答案,需要智慧,更需要决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