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油价波动被熨平 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9日 11:18  中国经济网微博
史丹、邓郁松。王岩摄 史丹、邓郁松。王岩摄

  中国经济网(微博)北京10月9日讯(记者 李方)发改委宣布自今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每吨均下调300元。此次油价调整距离上次调整已将近半年,也是近16个月以来的首次下调。为何此次油价调整的时间周期如此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邓郁松表示,上一次油价调整并没有按照当时的定价机制来调,目前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形成更合理的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中国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认为,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接轨是在政府调控下的和国际油价接轨,实际上缩小了油价波动。

  邓郁松在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时表示,上一次油价调整并没有按照当时的定价机制来调,如果按照当时的严格的定价机制,价格应该更高一些。所以当国际油价回落时,国内油价也并没有很快的下调。

  国际油价在5月、8月以及9月份都出现了明显下跌,邓郁松认为,从缓解通胀压力的角度看,应该更早的下调油价,但是,国际油价在3、4月份上涨时,国内油价上涨的不够。

  "那个时候既然没有把价格调上去,同样当价格回落的时候,马上地把油价调下来就会造成一些问题,如炼厂亏损。"邓郁松进一步表示,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形成更合理的成品油的定价机制,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今日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的史丹也同样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史丹表示,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接轨是在政府调控下的和国际油价接轨,实际上缩小了油价波动,"熨平"了波动。

  "国际油价22个工作日平均上升或下降4%,但政府在宏观调控的时候利用价格进行调控恐怕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以减少价格波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冲击。"史丹进一步解释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