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社会残疾人渐边缘化 出行障碍更为突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8日 15:20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理念与细节之障(编辑视线)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最容易忽略的往往也是人,特别是残疾人。

  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增加了3132万。需要指出的是,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残疾标准仍较严格,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残疾人比例约为总人口的10%。依此计算,我国的残疾人数量至少为1.3亿。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占总增加人数的75.5%。调查显示的另一特点是,精神和肢体残疾人数上升最多,原因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人口流动频繁、工作节奏加快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致残风险增加。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未来的一二十年,残疾人数量会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而加速攀升。

  这就是我国面临的社会现实。城市人口剧增带来的压力,使数量不断增加的残疾人出行障碍更为突显,因而也使残疾人更为边缘化。从今天刊登的读者来信及调查可以看出,像北京这样无障碍设施在全国几乎算得上最完善的城市,残疾人出行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地铁,几年前坐轮椅的残疾人还有空间享用,如今,正常人都经常被挤得无立足之处,何况残疾人!加之社区及公共场所电梯、坡道、无障碍公厕等建设、管理的缺失或不完善,无形中使许多残疾人丧失了出行的自由与权利。这也是为何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残疾人,人们在街面上却很少感觉到他们存在的重要原因。

  抛开设施建设缺失问题不说,仅在城市管理上,为方便残疾人出行而建的现有无障碍设施就有太多的细节问题存在,以致这些设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说无障碍公交车上升降板的维护与使用的缺乏、无障碍公共厕所的管理不当、公共场所的坡道坡度太大、人行道路特别是盲道被人为设障等等,都加剧了残疾人的出行难。

  这些常被忽视、忽略的问题折射出的,其实是人文理念的缺失。残疾人与健全人享有同等权利包括出行权,要实现他们的权利,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这种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残疾人出行本来就有很大的心理障碍,诸如公交车司机对残疾人甩出的“你要能上来就上呗”之类的话,无疑会大大加重残疾人的心理障碍,足以让他们“想而却步”!

  许多时候,国人缺乏的依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对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

  理念之障不除,现实障碍难消。(赵蓓蓓)

  残疾人出行太不易

  要使出浑身解数且斗智斗勇

  京城大,行不易,身为残疾人,感受最深。

  5年前,坐轮椅的我,还能坐地铁满北京地求医:爱人扶着我站在滚梯上,侄女把前轱辘压起来,后轱辘放在滚梯上直下站台,避开人多的中部车厢,直奔前车厢,总是有一块放轮椅的地方。后来地铁多了,坐地铁的人更多了,车厢挤得满满的,哪有我轮椅的“立足之地”。早晚时段有时倒不挤,可医院的大夫不在班上啊。

  坐地铁不行,那就打车吧,可这几年也越来越难,活多车少,还有司机师傅不愿拉我们残疾人,给出的理由常常是“不往那边去”、“要回家了”、“后备箱满了,放不下轮椅”……没办法只能经常跟司机“斗智斗勇”:我爱人站在前头挥手,侄女推着我在一边装着不瞧车,等车停下后,我爱人冲上去把包扔到车座上,侄女疾速把轮椅推到车前帮我上车,配合得太默契了,司机也只得拉。你别说,还真有不少司机师傅热情地帮助我们抬轮椅呢。我也挺矛盾,这么做有种“一竹篙打翻一船人”的感觉,可不这么做就可能耽误看病,你说咋整?

  现在很多人都骂铁路,可我要为铁路说点好话,为啥?因为铁路为我们残疾人提供了一整套服务。先到火车站里的问讯台,工作人员会让你在指定的地方等着,快到时间了,就有人带你走升降梯到站台,给你剪票,不算特热情,但是很负责。值得称道的是,铁路对老幼病残孕都有照顾,都会提供方便(不像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常有大小伙子坦然地坐在那儿)。这类便民措施很普遍,坚持了几十年。有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去年我们坐动车在葫芦岛下车,车站离城里约20公里,刚建的,啥都倍儿新,可站台上的人都走光了我们也没找着坡道。这时几个铁路员工过来,告诉说确实没有坡道,非要抬我下地道再上来,那可是百十来节台阶呀,我就这么坐着“轿子”出站了。你说说这员工精神,可再看看这高铁设计的,唉!

  让人生气的还有小汽车乱停。我们小区的车和位差不多,可有的司机为图方便,常把车停在人行道口上,我们想过去,轮椅却过不去,也不知是谁停的车,很无奈。在大街上也碰到过类似的事。(北京市朝阳区 陆秋云)

  理念与细节之障(编辑视线)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最容易忽略的往往也是人,特别是残疾人。

  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增加了3132万。需要指出的是,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残疾标准仍较严格,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残疾人比例约为总人口的10%。依此计算,我国的残疾人数量至少为1.3亿。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占总增加人数的75.5%。调查显示的另一特点是,精神和肢体残疾人数上升最多,原因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人口流动频繁、工作节奏加快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致残风险增加。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未来的一二十年,残疾人数量会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而加速攀升。

  这就是我国面临的社会现实。城市人口剧增带来的压力,使数量不断增加的残疾人出行障碍更为突显,因而也使残疾人更为边缘化。从今天刊登的读者来信及调查可以看出,像北京这样无障碍设施在全国几乎算得上最完善的城市,残疾人出行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地铁,几年前坐轮椅的残疾人还有空间享用,如今,正常人都经常被挤得无立足之处,何况残疾人!加之社区及公共场所电梯、坡道、无障碍公厕等建设、管理的缺失或不完善,无形中使许多残疾人丧失了出行的自由与权利。这也是为何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残疾人,人们在街面上却很少感觉到他们存在的重要原因。

  抛开设施建设缺失问题不说,仅在城市管理上,为方便残疾人出行而建的现有无障碍设施就有太多的细节问题存在,以致这些设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说无障碍公交车上升降板的维护与使用的缺乏、无障碍公共厕所的管理不当、公共场所的坡道坡度太大、人行道路特别是盲道被人为设障等等,都加剧了残疾人的出行难。

  这些常被忽视、忽略的问题折射出的,其实是人文理念的缺失。残疾人与健全人享有同等权利包括出行权,要实现他们的权利,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这种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残疾人出行本来就有很大的心理障碍,诸如公交车司机对残疾人甩出的“你要能上来就上呗”之类的话,无疑会大大加重残疾人的心理障碍,足以让他们“想而却步”!

  许多时候,国人缺乏的依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对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

  理念之障不除,现实障碍难消。(赵蓓蓓)

  残疾人出行太不易

  要使出浑身解数且斗智斗勇

  京城大,行不易,身为残疾人,感受最深。

  5年前,坐轮椅的我,还能坐地铁满北京地求医:爱人扶着我站在滚梯上,侄女把前轱辘压起来,后轱辘放在滚梯上直下站台,避开人多的中部车厢,直奔前车厢,总是有一块放轮椅的地方。后来地铁多了,坐地铁的人更多了,车厢挤得满满的,哪有我轮椅的“立足之地”。早晚时段有时倒不挤,可医院的大夫不在班上啊。

  坐地铁不行,那就打车吧,可这几年也越来越难,活多车少,还有司机师傅不愿拉我们残疾人,给出的理由常常是“不往那边去”、“要回家了”、“后备箱满了,放不下轮椅”……没办法只能经常跟司机“斗智斗勇”:我爱人站在前头挥手,侄女推着我在一边装着不瞧车,等车停下后,我爱人冲上去把包扔到车座上,侄女疾速把轮椅推到车前帮我上车,配合得太默契了,司机也只得拉。你别说,还真有不少司机师傅热情地帮助我们抬轮椅呢。我也挺矛盾,这么做有种“一竹篙打翻一船人”的感觉,可不这么做就可能耽误看病,你说咋整?

  现在很多人都骂铁路,可我要为铁路说点好话,为啥?因为铁路为我们残疾人提供了一整套服务。先到火车站里的问讯台,工作人员会让你在指定的地方等着,快到时间了,就有人带你走升降梯到站台,给你剪票,不算特热情,但是很负责。值得称道的是,铁路对老幼病残孕都有照顾,都会提供方便(不像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常有大小伙子坦然地坐在那儿)。这类便民措施很普遍,坚持了几十年。有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去年我们坐动车在葫芦岛下车,车站离城里约20公里,刚建的,啥都倍儿新,可站台上的人都走光了我们也没找着坡道。这时几个铁路员工过来,告诉说确实没有坡道,非要抬我下地道再上来,那可是百十来节台阶呀,我就这么坐着“轿子”出站了。你说说这员工精神,可再看看这高铁设计的,唉!

  让人生气的还有小汽车乱停。我们小区的车和位差不多,可有的司机为图方便,常把车停在人行道口上,我们想过去,轮椅却过不去,也不知是谁停的车,很无奈。在大街上也碰到过类似的事。(北京市朝阳区 陆秋云)

  无从使用的公共交通

  坐了20年轮椅的宋女士,这么多年只乘过一次公交车,尽管印象深刻,但那并不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宋女士说,2008年奥运会,提倡残疾人出行,我就真坐轮椅出去了。公交车门一开,司机看到我说,“你要能上来就上呗”,当时挺尴尬的。最后在他人的帮助下,费了好大的劲才坐上去了。后来我就再没有尝试过坐公交车。

  奥运前后,北京投放了两三千辆无障碍公交车,车上都有方便轮椅上下的坡板,在需要时可以放下来。但笔者平时乘坐公交车,好像还没见过有坐轮椅的肢残人上车,也没见过助残坡板被放下来。

  那天,我和宋女士准备在八角站乘坐一下无障碍公交车。等候时,有7辆公共汽车过去,但都不是无障碍的。好不容易等来一辆,我向司机说明有残疾人乘客后,他将车靠向路牙。在一位乘客的帮助下,我从路牙上将宋女士推上公交车。整个过程并没有使用可伸缩的坡板。之后,我们又搭乘另一辆公交车。我请求司机放下坡板,司机却说坡板“从没用过,估计已经坏了”。上下车时,司机师傅两次下来,热情地帮我把轮椅抬上抬下。

  我们乘车的地点并非繁华地区,车上的乘客很少,而我作为陪同者,也可上车与司机沟通,假如是宋女士一人在拥挤地段乘车,若想上车恐怕很难。当年北京斥巨资购买的几千辆无障碍公交车,如今真的遇到了残疾人,能放下坡板的又有多少?能为他们提供热情体贴服务的又有多少?无障碍交通工具确实无障碍吗?还真是个问题。

  不仅是乘坐公交车,打车也同样会遇到问题。宋女士说:“如果是我一个人在路边拦车,路过的车基本都不停。所以有时候我就麻烦路人帮我去打车,等那车停下来我再过去。但也不好总麻烦别人。我有两个‘残友’有一次去火车站,事先估计到打不上车,就提前两个小时出门,结果还是等了一个多小时。”北京也有无障碍出租车,但数量很少,只有70辆,且乘坐无障碍出租车需提前预约。宋女士好多次尝试电话约车,但每次都被告之“有事”、“没时间”,从未成功过。有些时候可能并非司机不愿接残疾人乘客,只是70辆的数量对偌大的北京来说,实在太少。

  自驾出行难处多

  使用公共交通如此不便,许多肢残人出行只得选择“自驾”。一般肢残人远距离出行主要还是靠“残摩”,也就是残疾人助力车,但自己开“残摩”也有很多问题,宋女士就感叹:“自己开残摩,好多公园、医院什么的都不让进,而且到了冬天多冷呀。”也有一些肢残人出行时驾驶普通轿车。据残疾人驾车网站长冯行介绍,目前北京大概有1000多辆机动车是肢残人驾驶。自2009年12月《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出台后,车管部门对残疾人驾车身体条件的要求进一步放宽了,这使很多双腿残疾或右下肢残疾者自己开车出门成为可能。

  宋女士目前已经拿到了驾照,但仍在等待北京车牌摇号。对于等待摇号这一问题,冯行先生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摇号买车不太合理。北京是车多、堵车,但是健全人可以不买车,坐地铁公交,可对有些残疾人来说,驾车却是出行的基本需要。有些朋友考了本,却买不着车。”已经开车开了一段时间的冯行也逐渐发现了一些残疾人驾车的问题:“主要还是残疾人停车位的问题。目前首都机场是有残疾人停车位的,但其他地方有专门停车位的很少,就算有也常常被占用。首先是医院应设置残疾人停车位,但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像超市、商场也应该有。”他说,目前关于残疾人停车的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

  根据《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停车场应考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其数量应当不少于总泊位的2%,但真正能落实这一规定的停车场少之又少。据冯行了解,目前只有关于占用残疾人停车位罚款的规定,对设置停车位却没听说有硬性规定。(李潇)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