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腾
收集,是“地沟油”产业链的最上端,据行业内人士称,北京是“地沟油”最大的市场,也拥有“品质”最好的“地沟油”。
正因为如此,“地沟油”行业的“祖师爷”也起家于北京。国内淘得第一勺“地沟油”的“创业者”人称“大徐”,他在“地沟油”行业有着相当高的威望。
“地沟油”行业“创始人”
“大徐”的真名叫徐扣喜,是江苏泰州人。上世纪80年代,北京还没有什么掏“地沟油”的人。当时物质匮乏,肥肉都会被用来熬油,过菜油用过很多遍也舍不得倒掉,“地沟油”自然也不能形成行业。
徐扣喜开始掏油的时候是1985年,那时,他不过20出头。那时的他,一个人来到北京,在周围居民狐疑的目光下,迷迷糊糊地撬开一个污井盖,拿着一柄勺子样的东西,犹犹豫豫地伸向“地沟油”。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发财之路,他的目标只是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城市生存下去。
当时的徐扣喜并不知道井盖下的“地沟油”会变得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并不知道后来北京会有几千人带着致富的强烈愿望追随他。
最初徐扣喜是一个人干。最常见的工作方式是,他推着一辆破自行车,左右两边各跨一个大铁桶。每天盘桓在高校、餐馆周边,橇开污井盖淘油。时间过去了数年,徐扣喜手下掏油的“小弟”逐渐多了起来,现在京城一些掏油的“大腕”都是从他手下发展起来的。
1996年,徐扣喜成立了北京奔骥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记资料上记者查到,北京奔骥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奔骥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注册资金500万元,法定代表人高扬。公司经营范围除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外,还包括石油制品(除成品油);处理餐厨废油脂、收集机动车维修活动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废油脂、仓储物资等。
作为北京“地沟油”市场的“祖师爷”,徐扣喜自然知道政府资质的重要性。1997年,北京市环保局成立了唯一一家处理北京市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的企业——北京市环发公司,奔骥公司争得了环保局的认可,和北京市环发公司合作掏油。即便在此后北京环发公司解散、环保局退出对北京餐厨垃圾的管理以后,奔骥公司也屡次争得政府认可的合法身份。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接手管理北京餐厨垃圾后,奔骥公司是第一个获得该部门颁发的收集和运输餐厨垃圾以及“地沟油”资质的企业。
彼时的徐扣喜风光无限。2002年到2003年间,他的事业达到顶峰,手下有好几百号人,现在北京“地沟油”市场各个区县的老大如成爱秋、周中勤、韩志高、徐武、蔡来根等都是他的“兵”,徐扣喜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沟油”“队长”。
“大徐那时一年毛收入怎么也有两三千万元吧,利润好几百万。”一位熟悉他的人士回忆,那时大徐往南方发油,甚至用到火车皮。
“队长”的没落
徐扣喜只有一个儿子,据了解他的人说,女人倒是有不少。“2004年遇到大徐的时候,他的儿子才十几岁,”一位圈内人士说,“不过,听说大徐并没有让儿子子操父业,而是去念书,现在在上学。”
达到顶峰后不到两年,大徐和他的奔骥公司却迅速衰落下来。
“大徐的‘兵’都起来了,他们各自一摊,把‘队长’给挤跑了。”上述那位圈内人士表示,大徐给“兵”的费用太少了,这些兵收集来的“地沟油”,以每桶百八十元的价格卖给大徐,大徐一转手,却卖到400、500元。
还有一个原因是市场变了。原来收“地沟油”餐馆、饭店都不要钱,但是“地沟油”行业发展起来后,餐馆都知道这是个赚钱的行当,开价开始水涨船高,再加上规模大了之后,租大院、谈库房都要开销,而且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打点,成本上去了。
但是,据记者了解,这些都不是直接原因,直接的原因来自徐扣喜家的内讧。徐的弟弟徐扣红跟随哥哥也到北京掏油,两人发生分歧。徐扣喜跟徐扣红谈,要给弟弟每年50万元,让弟弟把生意全部交给自己经营。徐扣红不同意,最后大徐划给徐扣红一片地方,让他自己去经营。
最终,徐扣红的手下纷纷另立门户,这些人就是现在北京各个区县的“地沟油”大腕。比如门头沟来自江苏的成爱秋、徐武;丰台来自江苏的周中勤;房山的蔡来根;大兴的袁氏等等。内忧外患之下,徐扣喜只好离开北京,到浙江海宁另谋发展。
徐扣喜原来的朋友这样评价他:挖“地沟油”的都能吃苦,一分钱能掰成八瓣花,徐扣喜很讲信义,对手下的工人也是如此。就算他走了,公司解散了,给员工的钱也没落下。这样一来,徐扣喜在这个圈子里还是有号召力的。
“只要他说要聚一聚,一听说‘队长’来了,大家都欢迎,见面称他‘大徐’,或者称他‘徐总’。”
据了解,现在徐扣喜在海宁收集皮革油。自从2009年到海宁后,这位“地沟油”队长这次是和别人共同建立了股份制公司。海宁是国内重要的皮革服装产地,据说当地重要的皮革厂,大都和他签订了收购协议。
“他是个敢砸钱的人,前几年当地媒体还曝光过他,但还是让他摆平了,”他的这位朋友说,“就算再回到北京,他的关系还好使。”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