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保险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1日 23:54  经济视点报

   如何使河南的保险公司把握好风险源?参加“机遇·价值——保险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主题报告会的专家认为,塑造保险业的品牌形象,打造专业化产品将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经济视点报记者 祝良华 吴春波

  

   在摸索中进步,保险业为经济、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全面的保障。谁来为保险业的发展装上稳健的防护器,正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

  9月16日,为纪念河南省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河南省保险学会举办“机遇·价值——保险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主题报告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保险学会等省内外专家对保险业“把脉问诊”,为河南省保险经营主体的高管人员带来了前沿、权威的市场研判。

  

  市场经济离不开保险业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在为时三个小时的主题演讲中,从风险的角度对“十二五”期间整个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风险、风险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孙祁祥指出,“十二五”期间开局之年,我国仍然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体制的转型即“双转”过程中,并认真分析了“四大风险”类别即金融风险,三农风险,生态风险、公共风险和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六大矛盾关系”关系:即强国与富民、先富与后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孙祁祥讲到,这六大矛盾关系处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当中,针对这样的矛盾关系和四大风险,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一是从整个宏观层面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二是深入研究各类风险的形成机理,加快推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着力化解中国双转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六大矛盾。这是“十二五”时期和今后一段时期政策的重中之重。同时,保险业在风险防范方面要有所为,比如说公共风险里的养老、医疗、就业,从大保险的含义来说,这些都和保险有关,而且包括三农问题、生态问题直接和保险有关,我们设计的很多险种是帮助环节风险的发生和发展,除了这个以外,保险业的金融性质以及它现在占有的金融方面的资源和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

  谈到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时,孙祁祥将其归纳为两大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要发展保险业,第二是如何发展保险业。她强调,不能仅仅从保险作用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保险业,而是应该从保险制度是内生的、是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个角度认识保险制度,认为保险制度是镶嵌于社会市场经济整个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保险制度完美的演示了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和体制特性,拿掉它就不是市场经济,这就和中国在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你不是要发展和完善中国市场经济吗?你就必须发展保险业,这样才能够达到中央制定的目标。她还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我国保险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河南保险业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

  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孙新雷作了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给河南保险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报告。

  孙新雷首先从“五个定位”介绍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第一,成为全国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第二,国务院定位中原经济区作为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重要板块,不是一个极,不一个带,也不是像某些城市提出的都市圈,而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新板块;第三,未来中原经济区五到十年要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综合战略枢纽,不仅仅是交通枢纽;第四,是我们既有的优势,就是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第五,华夏文明的重要传承区和现代文明的创新基地。

  孙新雷结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钱从哪来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的问题,提出河南保险业大有文章可做。他在报告中讲到,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要解决钱的问题,而资金来源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是靠金融运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与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密切相关,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而中原经济区建设有诸多重要建设、重要项目、重要工程都需要大量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解决。假定如果能将河南省内相对比例的收入更加有效的应用于河南这些优质的项目,对于破解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将大有裨益。其次,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保险业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充分利用保险的这两大功能,充分发挥养老和保障体系的作用,提升全社会的保障水平,是破解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理的重要手段,而积极的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的范围,利用保险手段防灾减灾,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这对于破解粮食怎么保的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在谈到河南保险业发展在面临着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孙新雷也总结了河南省保险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首先,保险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与全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其三,地方法人保险机构建立滞后,也制约了河南保险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

  孙新雷强调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我省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是河南经济快速的发展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现代产业体系为保险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三是社会管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为保险业的发展必将创造更大的空间。

  孙新雷提出,河南保险业在中原经济区未来的建设当中,要努力扩大保险的覆盖范围,要积极衔接、推动保险资金的运用。希望河南保险业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险机构体系,不仅仅是成立引进保险公司,还有与保险有关的中介机构等等,通过保险的形式,介入其它金融机构,一起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罗忠敏在题为“围绕核心价值,展开保险服务”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保险的重要性,进一步定位了保险的价值、保险的作用和保险的影响力,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业应该提高自身的社会满意度、市场认知度和贡献度。

  罗忠敏强调,我们必须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充分体现出我们自身的核心价值,才能够很好的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绝不能仅仅把保险作为灾害事故事后被动的赔付和补偿。并衷心祝愿河南省保险业界的各位同事、同仁,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地结合当中,打造好学习型的行业和企业,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导创新,在创新当中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使自己的行业,自己的机构在发展中走向成熟,走向壮大。

  

  2015年河南保费力争达到2000亿

  中国保监会河南监管局局长谭论围绕河南保险业“十二五”规划作了题为“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推动河南保险业全面科学发展”的主题报告。

  谭论说,“十一五”期间,河南保险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累计赔付583亿元,年均增长32%,河南保险业的发展也拉动了保险资金在我省的投资,“十一五”时期保险资金在我省投资意向规模超过200亿元,整个保险业从业人员达到29万人,我省保险业发展的成就不单单表现在规模增长、实力增强,更重要的是在市场体系、人才队伍、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孕育了“十二五”行业发展的内升动力,促进了河南保险业站在新的起点,新的平台。

  肯定成绩的同时,谭论从内外部环境分析了河南保险业当前面临的形势:从外部环境看,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既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统筹协调,梯次发展,有利于彰显属地效应。“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均GDP预计在5000~1万美元期间,保险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的保险需求日趋多样,并加快释放,保险市场容量持续扩大,保险的功能作用将会发挥的更加充分,保险业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和今年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对于保险业的影响非常大,整个增长率环比不断下降,寿险业发展下滑的趋势我们还没有看到,今年以来央行六次提高准备金,三次加息,从9月份起,又把融资工具信用证纳入存款准备金范畴,所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很大。再一个,河南底子薄、发展弱的基本水平没有改变,会影响到我们持续全面发展的道路。

  谭论指出,“十二五”时期,河南保险业重点是建设一个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风险防范有效、市场竞争有序、职业形象良好、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统一、更加合理、更具影响、更具特色的区域保险市场。具体目标是全省保费规模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5年末,原保费收入突破19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险市场,重点加快县域及农村保险市场配置,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打造和培育一批经营管理水平能够进入本系统前列的省级机构。基本形成主体多元化、竞争差异化、服务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的市场格局,在服务三农产业升级、社会保障、公共管理、资金融通等领域取得较大提升,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达到中部地区平均水平。责任保险基本覆盖各重要行业,养老健康保险不低于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