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琴
光伏行业的关键词悄然变换——降价。
日前在德国汉堡闭幕的欧洲太阳能光伏展上,由于市况持续冷清,各大厂商之间展开激烈的价格战,浙江某中小企业爆出每瓦0.68欧元(约0.93美元)的价格让业内大跌眼镜,随后,中国一线企业报价也跌破1美元,开出每瓦0.95~0.97美元的地板价,与目前的平均价格相比下跌超过15%。
光伏企业屡屡降价,揭示了多数企业内心的恐慌。此前,尽管国内多家企业都鼓吹看好下半年市场,但事实证明光伏市场的回暖仍待时日。
值得警惕的是,在中国光伏企业用“白菜价”搏杀海外市场时,也悄然触动了低价倾销的敏感神经,一场来自海外的反倾销诉讼或风雨欲来。
低价搏杀抢订单
近日,在德国光伏展上0.68欧元每瓦的组件价格,着实让业界唏嘘不已。
据PVinsights的调查,目前晶硅电池组件每瓦平均报价为1.175美元,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虽然每瓦0.68欧元的组件价格只是个别企业行为,并不具代表性,但一线大厂也开出四季度组件每瓦低于1美元的报价,这种争相降价的现象,反映了光伏企业对于市场的悲观预期。
“三季度安装旺季即将到来,大家都希望以产品的破位下跌来拉动市场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光伏电站内部投资回报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出货量、减少库存量,并希望到年底恢复到正常水平。”国内一家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对记者无奈的表示,复苏之路远比想象中曲折。
据了解,在过去的二季度,由于传统欧洲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使得全球光伏产品库存高达8.6GW,超出正常5~6GW的水平。而光伏产品在7月份价格的小幅回升,曾让市场有“产品价格将逐步止跌回升,预计下半年将呈现倒V形走势”的乐观预期,但随着8月下旬的迅速回落,这种预期也随之破灭。
“目前看来,产品价格的下降对与欧洲传统市场需求的拉动显得后劲不足,不管是0.68欧元还是1美元,都反映出企业对于市场的悲观预期,如果三四季度的订单情况没有转机,在高库存压力的情况下将继续出现每瓦低于1美元的情况。”上述大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光伏市场的寒冬并没有结束的迹象。一家晶硅太阳能电池企业销售经理对记者表示,最近一家江浙一带的光伏企业给欧洲客户发了三个集装箱的货,结果却被退回来了两箱。“目前光伏市场的价格降得太厉害,但市场需求却没有起来。”
对此,欧洲的一位光伏电站开发商告诉记者,欧洲的经济形势造成了对光伏市场的压制,目前企业对于今年三四季的展望都持保守的态度,形势并不容乐观,太阳能电池产品的价格仍或进一步下降。
市场份额两极分化
对于国内光伏企业而言,最坏的时候还没有过去。
“目前的市场情况只是让很多疯狂扩产的人冷静了下来,但总体的供应还是远大于需求。”因此,欧洲光伏分销商、Fire Energy Group董事长兼CEO刘佳勇预计,这一轮的“寒冬”估计要持续到明年的中旬。
据i美股助理分析师王毓明预计,今年底组件价格会降到1.1美元每瓦左右,目前组件现货价格是1.15美元左右,国内比较领先的一线企业成本能够控制在0.94美元左右,由此看来,每瓦1美元以下的价格几乎触底。“如果一线企业报出这样的价格,可能是迫于市场压力作出的选择,因为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已经很低了。”
不过,尽管光伏组件仍然严重滞销,一些大企业的出货量却依然呈现出上涨趋势。
英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英利今年的实际发货量会达到1700~1750兆瓦,比2010年增长60%,而英利为了保证完成今年的出货任务,做好了应对更深一轮价格战的准备。据介绍,除了加强品牌推广和成本控制外,英利还制定了针对欧洲、北美以及中国等不同区域的价格策略,在充分考虑当地的政策补贴、消费能力、市场竞争程度的情况下,实行“动态报价”。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的市场份额持续向优势大型企业集中,小企业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海外诉讼一触即发
在全球太阳光电产业整合之际,市场需求放缓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已使得多家光伏企业陷入困境。
有关报道显示,美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yndra日前宣布将停止运转、申请破产。而Solyndra的破产并不是个案,据GTM 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美国约有1/5的光伏产能因破产或停产而消失。
对此欧美企业公开指出,中国企业有国有银行的巨额信用额度的支持,为拉长战期及降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让海外企业觉得不公平。
据悉,美国、德国光伏组件制造商正在计划向政府进行游说,希望政府运用国内贸易法规限制中国太阳能面板进口,或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
“目前形势可能会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峻,以目前风头来看,国外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不会太远了。”上述欧洲的光伏电站开发商如是对记者表示。
但在王毓明看来,光伏企业的日子仍不好过,今年的三四季度仍将处于低潮期,而为了活下去,降价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以垄断全球60%光伏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反倾销诉讼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中国的光伏企业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同时,还将迎来贸易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