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济运行趋稳通胀压力犹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6日 07:51  金融时报

  万荃

  记者万荃央行9月15日公布的三季度全国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三季度经济总体趋稳,宏观经济热度继续下降,银行家信心指数回落,银行业景气指数微升,贷款需求指数稳定,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偏低,未来上涨预期依然强烈。业内专家认为,遏制通胀将会成为长期任务,未来货币政策继续坚持稳健。

  经济运行总体趋于稳定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延续回落趋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微观经济体活跃程度趋于稳定,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同时,报告还显示,三季度企业贷款满意度指数为31.3%,较上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而预期下季度贷款“偏紧”的企业家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至39.5%。“从资金层面上看,市场态势和整体预期与宏观经济导向基本一致,稳健货币政策作用正在加快显现。”赵锡军说。

  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为8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继续回落,中小型企业贷款需求转降为升。“这说明企业生产投资的意愿比较强烈,生产经营稳定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告诉记者。

  报告同时显示,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下降,盈利压力进一步加大。三季度当季,企业经营景气指数较上季度下降1.3个百分点至69.3%;企业盈利指数较上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至57.6%。针对相关指数的下浮,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向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美债危机、欧债危机负作用扩散,不仅新兴市场经济体价格涨幅持续处在高位,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也整体走高。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很脆弱、很不平衡,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全球经济复苏充满变数,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这将从不同渠道、不同层面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企业家对未来市场需求回升以及市场前景普遍持谨慎态度。

  遏通胀将成为长期任务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仍不理想,当期物价满意指数14.8%,比上季下降2个百分点。72%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增加3.8个百分点;26.5%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较上季度下降3.5个百分点。对此,专家表示,尽管今年以来我国在遏制通胀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初,通胀会逐步“温和化”,但与此同时这种“温和通胀”或将呈长期化态势,遏制通胀将成为长期任务。

  同时,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依然强烈,未来物价预期指数74.8%,比上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度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49.6%,较上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赵锡军分析认为,过去连续几个月的高通胀水平让居民对高物价预期处在“滞留”阶段,如何有效控制居民通胀预期、稳定市场应成为未来政策的关键点。

  对当前房价水平,75.6%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为200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对下半年房价走势,41.1%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较上季度微降0.3个百分点;37.9%的居民预期“上升”,较上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对此,郑超愚表示,房屋价格与居民收入严重脱节,从某种程度上说,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这种现象一般会发生在工业化初期,这也是个世界性问题。因此,在我国,稳定房价还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稳健三季度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本季度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35.7%,较上季度微升0.1个百分点。对下季度货币政策,42.1%的银行家预期将保持现有适度水平,较上季度显著上升9个百分点;54.5%的银行家预期“趋紧”,较上季度显著下降1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就此表示,从三季度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企稳这一情况来看,前期稳健货币政策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市场和业界的认可,当前货币政策正在进入审慎平衡状态;预计务实、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将长期化。而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达沃斯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延续性、稳定性。

  郑超愚认为,未来应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稳定需求、控制通胀。周景彤则表示,考虑到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加强配合。其中,财政政策或将更加给力,一方面积极参与供给管理,另一方面支持扩大内需、助力经济转型。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