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竞争力转移: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4日 01:00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严婷

  眼下,世界经济、政治乃至自然环境都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美欧经济低迷、债台高筑,各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放缓,各国决策者都在争相寻找对策,但又无奈地陷入两难与分歧。

  在这样的全球迷局中,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突破当前困境而走向繁荣的关键指标。

  世界经济论坛(亦称达沃斯论坛,WEF)9月7日发布的《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为此提供了全面而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再次印证:全球竞争力正从发达经济体转至新兴经济体。

  报告显示,在今年的最新排名中,瑞士连续第三年拔得头筹,新加坡超越瑞典上升至第二位,而美国则连续第3年排名下滑,下降一位至第5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继续进步,最新排名第26位,大幅领先金砖五国其他成员。

  此外,英国从去年的第12名跻身前10名;亚洲只有日本和新加坡入围前10名;法国“大跌”3名至第18名;而债务缠身的希腊在142个国家中排名第90位。

  中国在“金砖五国”中遥遥领先

  世界经济论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GCI)排名上稳步前进,目前已跃居第26位,排名再次上升一位,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前30名的地位。事实上,自2005年开始,中国的排名每一年都有所提升。

  报告称:“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继续在金砖五国(BRICS)经济体中遥遥领先,而紧随其后的南非排名则为第50位。”除此之外,巴西排名第53位,印度排56位,俄罗斯排66位。

  对此,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竞争力中心主管布兰克(Jennifer Blanke)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这是一系列因素导致的,并没有具体单一的原因。但中国最为突出的一大优势就是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中国的宏观经济已经在全球首屈一指。其他方面,例如治安、健康状况等,中国相比其他金砖国家而言也更具优势。”

  确实,报告显示,中国在12个大项排名分别为:制度48,基础设施44,宏观经济环境10,健康与初等教育32,高等教育与培训58,商品市场效率45,劳动市场效率36,金融市场发展48,技术设备77,市场规模2,商务成熟度37,创新29。

  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的多项指标上有很大进步,而其中单项排名高达第10位的“宏观经济环境”再次成为中国排名居前的重要因素,尽管中国的高通胀带来些许拖累效应。

  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报告认为,中国是世界上负债最少的国家之一,储蓄占GDP比率高达53%,财政赤字也较为温和,使得中国的主权债务质量远高于其他金砖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的居民健康指标和初等教育普及率都呈积极态势,商业成熟度和创新方面也位居前列。

  这些因素,加上良好的经济前景,使得中国的主权债务质量优于其他金砖国家。

  不难看到,与发达经济体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在技术设备、高等教育与培训、制度、金融市场发展、商品市场效率、基础设施等方面亟待提高。

  其中,中国在制度大项的排名仅为第48位,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是在腐败和司法独立性方面依旧存在较大挑战。

  在不少外国公司看来,过去三年间,中国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在华企业为预防犯罪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另外,中国的商业道德和企业责任感也令人担忧。

  金融市场发展与技术设备曾是制约中国竞争力的两个大项,但去年这两项均有显著改观。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去年上升9位至第48名,主要原因是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及可负担性提高,信贷渠道改观;技术设备项上升1位至第77名,主要原因是中国网民和手机用户的大量增加。

  竞争力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经济体

  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位居第9,下降三位,但仍在前10名之列。香港排名第11位,中国台湾排名第13位。马来西亚跃升5位至第21名,紧随澳大利亚之后。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排名连续第三年下滑,今年又下降一位至第5名。除了宏观经济越来越脆弱之外,美国制度环境的某些方面继续让一些商界领导者感到担忧,尤其是公众对政治人物的信任度较低和对于政府效率低下的担心。但积极的一面是:自从金融危机以来,银行和金融机构首次出现了复苏,它们被认为比之前更健康和高效了。

  在欧元区,德国继续位居前列,尽管下降了1位至第6名;荷兰第7位,排名上升1位,法国下降3位至第18名,希腊继续下降趋势,排名第90位。

  中东方面,卡塔尔(14)稳固了它在前20名中的地位,沙特阿拉伯(17)首次进入20强,然后是以色列(22)、阿联酋(27)、科威特(34)和巴林(37)。大多数海湾国家延续了近年来的上升趋势。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南非(50)和毛里求斯(54)位列排名前50%,其后是二线最佳区域表现者卢旺达(70)、博茨瓦纳(80)和纳米比亚(83)。拉丁美洲方面,智利(31)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他一些国家的竞争力也有所上升,例如巴拿马(49)、巴西(53)、墨西哥(58)和秘鲁(67)。

  “这反映出经济活力正从发达经济体转至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正在缩小。”布兰克对本报记者表示。

  正如布兰克所言,今年的竞争力排名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力在过去7年间停滞不前,但很多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却有了改善,让它们的增长更加稳健,这反映出经济活动正在从发达经济体转至新兴经济体。

  “经历了几个困难年度之后,全球经济在后危机时期稍有复苏迹象,尽管这种复苏非常不均衡:虽然有一些经济过热风险,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是保持了相对强劲的增长;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较为缓慢,高失业率和金融脆弱等问题挥之不去,且没有明确的改善迹象。”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教授指出。

  施瓦布表示:“当今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性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鼓励增长的质和量,并应融入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以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需要和可行的措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报告共同作者沙维尔·撒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表示:“在人们再次担心全球经济前景时,政策制定者不能忽视长期的竞争力基本点。为了让复苏更加稳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都必须确保增长是基于生产力的提升。发达经济体(许多都面临着财政挑战和增长缓慢等困境)需要专注于提升竞争力的措施,以创造出良性增长循环,确保实现稳健的经济复苏。”getty图

  Related相关

  《全球竞争力报告》简介:

  《全球竞争力报告》竞争力排名是基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撒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为世界经济论坛设计的、于2004年引入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此指数由12个类别(竞争力支柱)组成,它们全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状况。这些支柱为:制度、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性和创新。

  排名的计算基础是可公开获得的数据和世界经济论坛与其合作伙伴机构网络每年进行的全面调查“高管意见调查”。今年在创纪录的142个经济体中调查了14000多位商业领导者,力图揽括影响一个国家商业环境的众多因素。

  报告包含了一个详尽的数据部分,对调查涵盖的142个经济体中的每一个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综合概述了它们的总体排名;报告中的数据表列出了110多个指标的全球排名情况。

  今年的报告也对一些地区和主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分析债务危机对竞争力的影响、回顾拉美所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竞争力趋势及前景。同时,报告也用了一个章节来介绍世界经济论坛为了将可持续概念更全面地融入到其竞争力工作中而初步开展的工作内容。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