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变发展方式正当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 07:02  中国经济网微博

  

转变发展方式正当时

  夏季达沃斯的举办将使美丽的大连更受瞩目,图为从海上看大连。王中平摄

  论坛主题不仅反映了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体现出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也契合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特别是

  “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理念。

  论坛议题透露出人们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试图重建世界经济格局,重新塑造全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可贵尝试。

  明天,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代表将相聚大连,参加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3天的会期内,他们将举行100多场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和辩论会,共同探讨“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这一重要主题。

  在世界经济复苏局面不甚明了,复苏进程脆弱且不平衡的今天,这一次会议,这一个主题,格外吸引世界的目光。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一些国家经济出现回落。美国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增长0.4%、1.3%,大大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水平。欧元区经济一季度环比和同比增速分别为0.8%和2.5%,一些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国家经济低迷。日本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二是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多数国家物价面临较大上涨压力。通货膨胀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发达国家的通胀风险也在明显上升。三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都明显上升,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四是政府债务风险继续积聚。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风险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美国联邦赤字连续3个财年超过1万亿美元,今年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65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欧元区一些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欧债危机阴霾挥之不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标准普尔在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近4个月后,从AAA级下调为AA+,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主要股指大幅波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黄金等避险产品价格再创新高。受美欧国家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主权债务问题在短期内很难缓解,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被明显拖累。

  也因此,今年的论坛,将“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的主题细化为四大议题:“追求新的增长前沿”、“支持开拓性创新”、“制定新的行业模式和政策”、“保持一种具有创造力的创业文化”。这些议题透露出人们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试图重建世界经济格局,重新塑造全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可贵尝试。100多场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和辩论会将围绕着这些议题展开。论坛主办方也强调,尽管有许多传统企业和产业正面临着困境,但全球成长型公司仍然能够蓬勃发展,它们在新兴市场和西方国家之间搭建新桥梁,处理旧的体系无法解决的新问题,个人及企业保证高质量增长的重要经验将在论坛上得到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和稳健,也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夏季达沃斯论坛更多地提供了一种亚洲视角,注入了更多的中国因素,特别是展示中国的经济增长,以此传递出更加坚定的信心,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发挥更大的作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强调了从根本上反思全球现有增长模式这一重大议题,而这也是中国经济当前关注的重点。发改委外事司巡视员李海岩在此次论坛的新闻发布会上就特别强调:“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将为国际社会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实现世界经济强劲持续和均衡发展提出建议。这个主题不仅反映了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体现出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也契合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理念。”世界经济论坛高级总监蒋睿杰的态度则更为鲜明:“我想所有这些要点都集中反映了‘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无独有偶,9月初刚刚到访中国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也指出:“该是重新考虑出口和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在未来10年是否还会有利于中国和世界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佐利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对中国而言,转型所面临的更多困难,恰恰来自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而让人们认识到转变的必要性是最困难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希望参会的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们能够利用好夏季达沃斯论坛这个平台,研判世界经济趋势、协调各方不同观点、寻求发展方式转型对策。而这些,也让我们对即将召开的论坛有了更多的期待。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