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人民币升值过快可能加剧国内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 11:04  中国经济网微博

  

专家:人民币升值过快可能加剧国内通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左一)、中国经济网专栏作家苗苏(右一)中国经济网王耀峰/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6日讯(记者郭彩萍)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升破数道重要关口,9月5日中间价报6.39,加速逼近“5时代”。在国内通胀压力持续高企的背景下,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人民币加速升值是否真能有效遏制国内通货膨胀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和中国经济网专栏作家苗苏近日在做客中国经济网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梅新育表示,人民币升值对遏制国内通货膨胀的作用有限,反而可能刺激大量资本流入中国境内,加剧国内通货膨胀。他预计,中国今后将面临较长时间的通货膨胀压力,物价可能长时间维持高位。

  苗苏也指出,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还可能导致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资产贬值。

  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可能加剧国内通胀

  

  G20峰会时,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提出人民币升值可以遏制中国通货膨胀。梅新育表示,通过人民币升值遏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有限,而其带来的大量资本内流很可能将加剧国内通胀。

  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两条途径影响国内物价:一是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二是人民币升值会抑制出口、压缩顺差,进而减少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降低物价。

  但中国是世界工厂,大部分商品是国内生产,进口商品在国内消费占比不大,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带动作用不强。而且我国进口的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垄断程度高,即使人民币升值,力拓等卖方也不会让利给中国。

  同时,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无疑将激励大量资本流入中国境内,直接增加国内货币供给,增大通胀压力。据梅新育计算,前几年,境外上市造成的资本内流占国内基础货币投放增量的8%左右,再加上直接投资和其他热钱流入,资本内流对我国货币供给增长和通胀压力的贡献占比估计可达30%到50%。如果此时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将进一步推高这一比例,可能达到70%。

  历史数据也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国内物价变动之间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国内数据显示,中国在2005年7月21号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开始升值,但当年CPI却由1.8%攀升至5.9%。

  梅新育认为,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政治施压。因为这么做不但可以削弱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扶植越南、印度等中国的竞争对手,而且能在中国国内制造社会矛盾,从而对中国综合实力构成双重削弱。

  苗苏也指出,人民币大幅升值还可能导致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资产贬值,相对而言美国对华债务就会降低。

  管住美国才能解决中国通胀

  

  “治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是管住美联储的手脚。”梅新育说,在美国开闸放水实施过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通货膨胀洪流淹没全世界,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而且在美国维持超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下,中国加息空间有限。苗苏指出,虽然人民币采取的是盯住一揽子货币政策,但美元占比很大,人民币汇率大部分时间随着美元波动。在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下,中国利率政策的调整空间不大。因为美联储已经实行多年超低利率政策,如果中国加息力度较大,追求利率差的资金就会以单纯套利为目的大量涌入中国,给中国带来很大压力。

  未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由此输出的通胀压力可能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梅新育预计,尽管不会再度大幅下降,但美国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的疲软态势至少将延续到明年上半年。由此看,此次金融危机从2008年爆发以来,延续时间将长达四年,几乎可以跟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比。

  中国今后将面临较长时间的通货膨胀压力。梅新育说,尽管物价不一定出现新的大幅度上涨,但是将长时间维持高位。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保留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专稿”

   -->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