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分析员 施路
173
2011-9-5
2011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增长超过30%,然而,中国银行业的前景可能会有多糟?淡马锡和美国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却选择在靓丽半年报前作出减持决定。这是为什么?
中国银行业的潜在坏账规模,以及化解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铁路贷款风险过程中的增长空间受到考验,大小银行股价的分化走势或将展开。基于此忧虑,我们在研究上市公司半年报过程中,剔除了相关公司。
投资者忧心银行“健康”状况
8月11日,光大银行(601818.SH)提交银行业第一份半年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超过30%的增长。此后各家银行陆续交出业绩喜人的报表,普遍表现为净息差上升,手续费规模增大。
然而投资者却对此没有过多理会,交行H股甚至在公布中期业绩后下跌5.4%。投资者对交行地方政府贷款规模高于预期所引发的担忧高过净利润同比增长30%带来的喜悦。
截至6月30日,交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未偿还贷款余额3083亿元,较一季度末扩大一倍,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上升至12.6%。不过交行和其他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迅猛增长并非放贷所致,而是中国银监会新规导致银行会计准则发生了变化。此前银监会新规迫使银行将一部分被列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的贷款项目划转为“地方政府贷款”。
银行贷款账目的透明度在进一步提升,此前中央政府在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进行了三次尝试,但是银监会、央行和审计署给出的统计结果却各不相同。在不确定性未能消除的情况下,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
2010年A股市场实现1.02万亿元天量融资,其中IPO融资4883亿元,再融资5317亿元。银行业实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融资,16家上市银行募资超过4000亿元,其中工中建交四大行再融资规模就超过2700亿元。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在存准率持续上调的背景下,预计上市银行未来一至两年内仍需要频繁再融资。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4家宣布再融资计划,规模约4635亿元(包括次级债)。未来一旦这些银行重返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投资者将进一步表达对问题贷款不确定性的不满。
2011年4月份,云南省投资集团控股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该公司在工行、建行、国开行等十几家银行贷款余额近千亿元。虽然经过协调,此事放在台面下解决,但是却引起了投资者对地方债和平台贷款的警惕。
此前的几次信贷扩张数据表明,不计后果的放贷一般会产生20%~30%的坏账率。如果按照20%计算,本轮经济刺激可能产生超过3.6万亿元坏账,这高于中国银行业重组后2.2万亿元的实收资本,也大大高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坏账总额。
2009年和2010年信贷狂潮中发放的贷款,目前尚未进入还款高峰,冰山还多藏于水下。随着已发贷款负面消息的不断传出,银行筹集资本无疑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现在几乎每周都有关于项目陷入困境或者即将发生债务违约的新消息。
中小银行风险更大
市场对银行业的悲观,主要是由于担心资产质量以及政府抑制通胀造成经济出现复杂性变化。在现行“政府主导银行”的体制下,大小银行的地位并不平等,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程度也不尽相同。
高盛高华研究报告表示,暂缓H股发行的光大银行贷款总量中超过20%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南京银行等城商行也出现类似情况。相比这些中小银行,即使在调整会计准则后,几大国有银行的占比也仅为10%左右。
由于中小银行相对较高的风险只能部分为较高的资本金所覆盖,这成了一个让人忧心的问题,小银行的资本成本会快速上升。当然如果中国银行业像欧洲或者美国一样出现动荡,大银行也很难全身而退。但是如果在金融体系内部,肯定是国有巨头们首先获得支持,即便中小银行所面对的困境更大。
截至6月份,全行业65%的存贷比掩饰了大小银行之间的巨大失衡,而这种失衡则体现在银行之间的借贷利率上,失衡越大,则利率越高。由于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顺差流入的存款主要被大型银行吸纳,中小银行承担的地方贷款占比又过大,就造成银行体系内部也分化成两大阵营。
相对于大银行,高于预期的通胀率和政策持续紧缩的预期对小银行的负面也影响更大。存款总额低意味着小银行通常会突破监管机构设定的75%贷存比上限。
银行持有的很多“非贷款”资产实际上是贷款转移至表外的变体,比如持有到期债券,或者其他结构性融资工具。随着信贷紧缩,这些变相贷款将大幅增加。
大银行存贷比63%,小银行81%,这意味着向南京银行、光大银行这样的中小银行如果要继续放贷,就必须到银行间市场筹资。在紧缩预期下,银行间一周同业拆借利率从一季度末的2%左右稳步攀升至超过4%。利率走势在数次存缴准备金时则演变得更为荒诞。
由此可以看出小银行在需要大银行帮助之时,两者的关系并不牢靠,大银行并不愿意借钱,或者说愿意从同行身上赚更多钱。银行相互借贷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上升提升了大银行的利润(它们是银行间市场的主要资金供给方),侵蚀了小银行的利润(他们是主要资金需求方)。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承担了大量市县级平台贷款,其风险系数更高,还款保障更差,是大银行吃剩下或者不愿意要的项目。城商行归属于地方财政部门,他们可能被动充当地方政府的出纳,贷款给地方领导指派的项目,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
整体业绩增速趋降
为控制银行放贷,央行将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必须存于央行的现金比率,上调至21.5%。如果以平均存贷比65%计算,银行业内部至少还有13.5%的流动性可以调动。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银行存贷比要比实际公布的高许多,关键就在于这些“贷款变体”,比如银行的保证金存款,其实这些存款是虚的。。
8月29日的消息称,央行计划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这意味着央行封堵上了这一“贷款变体”的漏洞,静态计算,将再次收回银行体系近9000亿元资金,相当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6次,每次50个基点。
安信证券认为,银行股短期负面冲击可能比较大。总体上中小银行存款压力比较大,对保证金存款的依赖相对较大,因此这样的规则对中小银行冲击更大。
这意味着银行可供放贷的资金进一步减少,业绩增速会出现下降。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国强表示,这一新规全面实施后,将冻结中信银行400亿元存款。新规将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很大影响,也会影响到银行的总体运营效益。
小型银行拥有低成本存款通常更为有限,更依赖其他方式吸收资金,资产管理和其他表外产品对其而言更为重要。所以这一新规对中小银行的影响也会更大。
随着时间推移,银行资产质量逐渐趋向明朗,大小银行的业绩也将出现分化,他们的股价可能将出现不同的走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