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500强榜单彰显中国企业创新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 04:49  中国企业报

   ——专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放生

  本报记者 万斯琴 徐旭红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千呼万唤将出来,很多人不仅又联想起了前不久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

  对于“世界500强”榜单来说,一直是被世界推崇和关注的。排行榜的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很多企业都在努力“上榜”。

  如何构建可持续的中国企业创业精神?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张榜单呢?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放生,以期给读者作一个更为透彻的解析。

  同业对标

  《中国企业报》:每年公布的“世界500强”、 “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十分吸引眼球,声名远播,影响很大,令企业界、经济界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请您分析一下中国及世界的“500强”异同点?

  周放生:1955年,《财富》杂志第一次推出“美国500家”排行榜,仅限美国的工业企业。1976年推出“美国以外500家”,对不含美国的世界各国工业企业排名。从1990年开始对美国和非美国的工业企业统一排名,合成为“全球工业500家”。

  今日所谓“世界500强”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导。

  从1991年起,《财富》杂志在工业之外另排“全球服务业500家”,实际做法是把服务业再划分为综合服务、商业银行、多元金融、储蓄机构、人寿保险、零售商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分别排出八个小榜单;综合、银行各列前100名,其他各列前50名,共500名。

   从2002年开始,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及其分析报告。

   事实上,与“世界500强”发布的榜单相比,中国企联的“中国企业500强”数据主要来自企业自愿申报,而不是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资料中获取。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洗礼,“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借用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话:“所谓世界之强企也,非规模大之谓也,有竞争力之谓也。”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走向世界的路还很长。保持清醒,切忌浮躁,力戒虚夸,诚所愿也。

  《中国企业报》:世界上非常看重每年公布的大大小小排行榜,您如何评价这种“来来去去、上上下下”的热闹景象?

  周放生:有一句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榜单是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地方,来来去去、上上下下。市场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一切都在变,永无停歇。台上的,台下的,上过台又下台了的,大可不必过分纠结,太拿它当回事儿。

  “世界500家”榜单每年都单独列出新上榜公司、落榜公司和落榜后重新上榜公司的名单。2010年新上榜的有台湾宏碁和大陆大唐、国电、北方工业、华润、东风汽车、华为、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神华、武钢以及英国保诚保险、印度塔塔汽车等。落榜者包括大名鼎鼎的固特异轮胎、日本航空、小松制作所、三菱汽车、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美国钢铁、德尔福汽车零部件等,大陆的中海运亦恭列其中。历年落榜的还有美国雷曼兄弟、克莱斯勒、安然、世通这类一度声名显赫的大牌企业。

  榜单还列出与去年相比上升位次最多的20家企业,2010年有英国劳埃德银行、百威英博啤酒、苏黎世保险、花旗集团、瑞士再保险、亚马逊以及中国的兵装集团、上汽、一汽、中铁建、交行、华能、中铁工等。下降位次幅度最大的20家企业则包括美国摩根士丹利、时代华纳、印度塔塔钢铁、德国曼集团、瑞典北欧联合银行等。

  上下求索

  《中国企业报》:对于中国来说,在“世界500强”的漫漫道路上是如何求索的?

  周放生:1991年,中国银行成为第一个在《财富》首次推出的“全球服务业500家”排行榜上亮相的大陆中国公司,被列在商业银行100名小榜单的第29名。按照惯例,1991年榜单的排名反映的是该行1990年的实绩,榜单还附列出该行上一年即1989年实际对应的位次为第23名。因此,中国银行的网站上称其自1989年起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现在《财富》榜单上,排名亦渐次提升。2008年33家,2009年43家,2010年54家(大陆43家,香港3家,台湾8家)。以大陆入榜企业计,总数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第三,领先于法、德、英、意、加各国。而且,2010年中石化、国家电网、中石油三家央企更是进入了榜单的前十名。

  但是,有些企业领导把大小混同于强弱,进了榜单的自以为已经大而强而优,没进榜单的则趋之若鹜,把上榜当做“鲤鱼跳龙门”,千方百计争过这根独木桥。而且,与小说“围城”的情形不同,外面的拼命想挤进去,里面的都不想被挤出来。

  2010年中国大陆上榜企业数量占榜单的9%,但是,从雇员人数来看,排序前10名当中竟有5家中国企业,占一半:中石油(165万)、国家电网(153万)、中石化(63万)、中国电信(59万)、农业银行(44万)。另5家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包括世界三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英国TESCO)以及美国邮政局和中国台湾鸿海集团(富士康的母公司,董事长为台湾首富郭台铭)。

  《中国企业报》:在美国,也会有“美国500家”榜单,它和世界榜如何对标和比较?

  周放生:美国国内推出的“美国500家”榜单,内容更丰富、更细致。除收入、净利润、总资产三项规模指标及排序外,还列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和市值两项规模指标及排序,但不列示雇员人数。“世界500家”榜单不列示效益比率指标,“美国500家”却详列各公司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项指标的数值及排序,列示每股收益金额、与去年相比的增减百分比、10年间每股收益复合平均年增长率及排序,投资回报率及排序、10年间投资回报复合平均年增长率及排序。

  与“世界500家”榜单一样,“美国500家”也单独列示新上榜和落榜名单,列示30家亏损大户。不同的是,“美国500家”在单独列示收入增长最快和利润增长最快的各20家公司时,再按最近一年、五年和十年为期列示期间复合平均年增长率。拿2010年的统计来说,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一年增长率为14.5倍,五年平均为年增1倍,十年平均为年增89%。收入,一年增长率最高者为8倍,五年平均最高96%,十年平均最高32%。这类跨度五年、十年的统计数字,可能比单一的营业收入额更能反映企业的强弱。试想,若能做到收入和利润十年持续增长,年增百分之几十,总可以算是相对比较“强”了吧。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财富》“美国500家”全体的十年平均年增长率中位值,营业收入为年增6.7%,净利润为年增8.3%。

  2010年榜单中,“世界500家”合计,营业收入共23.1万亿美元,净利润共9605亿美元,总资产共104.7万亿美元,雇员总数共5786万人。“美国500家”合计,营业收入共9.8万亿美元,净利润共3906亿美元,总资产共28.8万亿美元,净资产共5万亿美元,市值共10.3万亿美元。

  取其精华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中国企业该如何做到“看榜用榜而不迷信榜”?

  周放生:有比较才有鉴别。排行榜犹如擂台,可以激发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舞台刚刚起步,被权威的国际性排行榜评选入围,即便只是以规模大小论英雄,也有利于提高声誉,拓宽国际交往渠道,提振士气。而通过榜单分析研究各国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可以更好地进行国际对标。

  “中国企业500强”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比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年度排出,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对策建议。

  “中国企业500强”中的企业在按大小排名的世界榜单上成群结队,占据要津,自然不是坏事,说明国力提升,企业壮大,逐渐走上全球经济舞台。

  无论以营业收入、总资产额还是市值为标准,规模做大了就可能存在“强”的因素。特别是营业收入指标,它反映了企业综合实力在市场上的实现,而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正是市场。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等规模指标持久地保持领先,这种“大”可能就离“强”不远了。

  “大”是否意味着“强”,要看它来自何处。中国企业一扫过去积弱难返的形象,堂而皇之地登上国际媒体的排行榜,当然值得庆贺。相关企业如果单纯因为体量大而得以进入排行榜,应当心中有数,更加不宜把“大”与“强”画等号。值得一提的是汽车、钢铁、建工、机械、商贸等领域的国企,尽管亦出生于国家投资,但尔后的发展,毕竟经历了较多的市场竞争洗礼。

  “大”不等于“强”,更不等于“可持续”。中国是工业大国、出口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出口强国。中国企业的规模可以跻身于世界前列,但鲜有能在全球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著名品牌、著名商标、著名字号,跨国经营水平不高,尚未经受过全球性严酷竞争的长期验证。

  面对此种情形,最紧迫的是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将企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其由“大”转“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