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玉志
10年风雨历程,10年春华秋实。
“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将于9月3日至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这也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连续第10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应该说在这10年中,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每年都在提高,而且企业每年的换榜率也是在不断提高的,前五六年企业换榜率接近20%左右,最高的时候达到30%,今年的换榜率则为10%左右。”中国企联副理事长李建明说。
数据统计,与2002年的入围门槛相比,201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入围门槛提高了6倍多,连续10年保持在榜单上的企业有160多家。
从2002年开始,中国企联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及其分析报告。李建明是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之一。
入围门槛逐年提升
通过对比过去9年的榜单不难发现,虽然榜单入围门槛逐年提升,但是,企业资产规模增速开始放缓。
10年风雨如磐,10年硕果累累。10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金字招牌可谓“一朝金榜天下闻”。
据介绍,中国企联的 “中国企业500强”数据主要来自企业自愿申报。
“中国企业500强是依据企业上一年的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排序产生的。中国企联每年一般从3月开始向符合条件的企业下发申报函,经企业自愿申报、各有关行业协会或地方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推荐,最后经专家委员会审定,排出中国企业500强。”李建明说。
李建明透露,根据以往的经验,符合条件的企业基本上都会进行申报,凡是在中国境内注册、上一年完成营业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都有资格申报参加。
谈及筹备第一张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李建明说,中国企联从2002年开始“中国企业500强”排序分析研究活动,但是,当时中国企业整体发展状况还有一个宏观的统计,中国企联通过借鉴“《财富》杂志500强”的做法,通过整理收集企业数据,从而进行中国的大企业分析研究。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已经走过10年路程,10年间中国企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榜单的入围门槛也越来越高。
李建明说:“2002年企业入门门槛是20亿元,当时超过千亿元的企业也就10多家,到今年中国企业500强里面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已经达到80多家。”
数据显示,中国企联发布的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入围门槛则为110.8亿元。 对于今年的入围门槛,李建明透露,相比2002年的入围门槛,今年提高了6倍多。
李建明表示,在这10年中,榜单的门槛每年都在提高,而且企业每年的换榜率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统计表明,连续10年保持在榜单上的企业只有160多家,中国企业一年进入榜单可能比较容易,连续10年雄踞榜单的难度非常大。
对于榜单企业的换榜情况,李建明认为,新上榜单的企业,一般来说,市场竞争力较强,或者找到了新的商业模式,或是进入快速发展的领域。例如,房地产、汽车企业,或是企业进入商业物流领域等发展比较快的领域。而遭淘汰的企业,或是经营管理方面出了问题,或是过度盲目发展。
传统产业占优
新产业上榜增多
回顾过去的9次榜单,500强榜单中传统产业居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新兴产业开始进入榜单。
李建明认为,从广义定义来分,企业主要分成两大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目前中国经济还是处于制造业为主体的阶段,60%—70%的企业都是制造业企业,而且在制造业中的细分行业,例如钢铁、有色、建筑、房地产、汽车、金融等企业一般处在榜单的前面。而在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在前面的既有汽车、房地产等企业,也有保险、酒店等服务业企业。
但是,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兴产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李建明表示,今年内地企业有58家进入世界500强里面,世界500强分了45个行业类型,这58家企业实际上只是集中在22个行业,还有23个行业中国企业没有进去,而这些行业恰恰也是中国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
“潜力行业既包括对消费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的,对消费者和顾客分析要做很大力度的行业,比如食品生产行业、百货,也包括需要持续研发投入的行业,比如制药、电子、网络服务、半导体等。”李建明指出。
数据显示,银行业、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生产业的净利润占据中国企业500强的近一半。
与此同时,去年榜单中,入围的11家电力生产企业中,全部实现盈利。2010年,盈利最多的是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位居榜单中第25位。
8月30日,记者从华能集团了解到,电力产业方面,到2011年7月底,华能集团拥有境内外全资、控股发电厂183座,共计装机容量11915万千瓦,有望创历史新高。
同时,华能集团发力科技产业,是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旗下科研机构包括技术创新中心、西安热工研究院及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立了四个实验室,积极开展前沿电力技术的研究。
“华能在国内第一个引进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第一个建设运营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第一个建设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成我国第一个商业运行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华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企业,后期增长放缓,高科技产业占比不高,企业研发投入差异大。
中国企联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中国500强企业(其中434家企业数据)平均研发费用为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8%。其中,111家企业的研发经费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国际化能力有待提高
数据显示,在绩效指标方面,中国已有1/3的行业领先企业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但是,中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用过硬的终端产品去占领国际市场。
过去的10年,可谓是中国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风起云涌的10年,10年时间,“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
吉利收购沃尔沃,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内拥有8个基地、3个子品牌的吉利集团,依靠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从内部低价战略转移到外部品牌竞争的国际化之路。
去年,在201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会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宁述勇表示:“吉利从前几年入驻英国锰铜公司,生产的是伦敦满街跑的黑色出租车,然后收购全球第二大变速器生产商澳大利亚的DSI,再到今年收购沃尔沃,吉利短短十几年积累了一些国际化经验,但是并不是企业有钱就能做到全球化,要求有很好的创新基础,有非常优秀的文化和优秀的国际化团队。”
不仅是汽车产业,各个行业与国际著名的大企业的差距都越来越小,中国企业500强由 “追随者”变身“挑战者”,起支撑作用的是其快速增强的实力。
数据显示,从2010中美企业500强行业领先企业的数据来看,在工程、钢铁、电力行业中,中国企业的规模已经超越美国,绝大多数中美行业领先企业的规模差距比往年有明显缩小。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大企业的全球优势地位逐年提高,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
中国企联执行副会长王基铭表示,由于中国市场空间比较大,再加上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正在缩小。
然而,即便如此,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还与国际大企业存在着差距。
中国企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海外收入比例高于30%的企业只有26家,其中,除了雅戈尔(8.130,0.05,0.62%)、中兴通信等少数消费品公司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以贸易或中间产品为主的企业,这说明中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用更过硬的最终产品去占领国际市场。
“今年申报的500强企业里有300家左右企业申报了国际化方面的数据,跨国指数还不到10%。而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经达到60%多,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50%多,中国大企业国际化水平与国际上的企业差距还是比较大。”李建明说。
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宁玲认为,“企业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会充分利用经营方面的资源,去建立创新的体制和品牌的体制、人才体制等,其实知识产权应该作为非常核心的任务来做,在企业创品牌和创新过程当中,如果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会是如虎添翼。”
李建明建议,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应该在研发投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培育世界级品牌、员工队伍职业化培养等四方面努力。
与此同时,李建明认为,中国大企业还在管理上创新,提高我们的研发能力。在研发方面,作为大企业不仅自己要做研发还要利用社会资源协同配合,把社会资源利用起来为大企业来服务。
李建明认为,中国尽管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就需要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国企业就必须在管理模式、自主创新上改变目前的做法,创新商业模式,引领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强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