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随着各大中小学的陆续开学,关于教育乱收费的报道又成了网民关注的焦点。另据报道,教育部网站8月29日公布对上半年查处的部分教育乱收费典型案件的通报,涉及甘肃、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河南6省的12所中小学。教育部治理办负责人表示,定期对治理工作查处情况进行通报将成为常态。这再次表明了教育部对教育乱收费的“零容忍”,对整治乱收费的坚定态度和决心。
对此,网民纷纷表示欢迎,但也有不少网民对连续10年治理该问题的低效率表示了担忧。有网民指出,教育支出如同穿衣吃饭、看病就诊一样,是每个家庭的一项重要刚性支出。在物价高涨的今天,这笔支出已成了很多家庭“不见踪影”的沉重负担。怎样让老百姓的教育支出“阳光明媚”,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期待主管部门能够以更严厉的措施、更强力的手段、更坚决的态度查处和打击教育乱收费行为。
教育乱收费何时了
署名为“杨维兵”的博文认为,其实,教育乱收费问题远远不止教育部网站公布的这12所学校,这些学校是因事情闹大了而受到查处的。在百度输入“教育乱收费案件”,立刻就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810000篇。这一数据虽然不能说明和代表什么,但每一学期的收费季节,一些地方都会有或大或小的乱收费事件被曝光却是不争的事实。教育乱收费为何会层出不穷?愚以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一些学校通过搭车收费的方式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二是个别学校对相关文件精神领会不够,抱着侥幸心理顶风作案,以满足“私心”。
署名为“张嵩”的博文认为,教育乱收费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与医疗、住房并列为三大民生问题。据权威人士统计,目前教育乱收费在全国各种乱收费总数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约占三分之二。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乱收费问题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查处了大量教育乱收费行为,但是每次风头一过,又有抬头之势。
禁令别成了“一纸空文”
有网民认为,要整治中小学乱收费必须要动真格,不能只下发个“禁令”了事。还要加大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学校收费情况审查力度和惩罚措施,然后让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到位。让那些乱收费的责任人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这样,整治乱收费的“禁令”才不会是一纸空文。
署名为“张成浩”的博文认为,教育部要整治中小学乱收费,首先要让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我国在教育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行政权力的问题依然存在。而这恰恰是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还有,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层层问责制——谁乱收费首先要依法严惩谁,同时也要追究上一级领导的责任。另外,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教育的投入。中小学乱收费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乱收费。一些地方政府想通过此途径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也有少数学校想通过此途径缓解办学经费短缺问题。
治理教育乱收费需制度给力
署名为“熊丙奇”的博文认为,一年一度的乱收费治理,在政府部门看来,或许能表明其对乱收费治理的高度重视,但连续10年治理的低效率,实则表明治理的不力。要彻底治理乱收费,应从基本的制度建设着手。这就是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部门必须履行投入责任,以及在中小学、幼儿园构建能参与决策、监督的家长委员会,这样,受教育者的权益才能真正得以保障。
署名为“张嵩”的博文认为,首先要完善公示制度,提高收费的透明度。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要努力推进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与收费公示、公开制度相配套的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机制。让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全社会都清楚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知道学生应交什么费,学校可收什么费,做到明明白白交费,增强收费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其次要完善查处制度,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要制定和完善对教育乱收费的相关处罚制度。加大对典型案件曝光的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尤其是严重违反规定的乱收费行为要予以曝光,扩大影响提高威慑力,以彻底杜绝学校乱收费行为。
(记者 史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