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原经济区再吸金3018亿 集聚区完美承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1日 02:01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 唐朝金

  

   在8月26日~28日的三天里,104家世界500强企业、136家中国500强企业,万名客商,齐聚中原腹地郑州。

  记者从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洽谈会(以下简称洽谈会)上获悉,投资总额达3018亿元、327个项目落户河南。

  在此次洽谈会上,“中原经济区”成为一再被客商挂在嘴边的词语,而“产业集聚区”则成为此次洽谈会的最大赢家。

  

  “中原经济区”成招商成功主因

  本届洽谈会可谓硕果累累。

  其中,签约项目包括经济合作项目、技术合作项目及城乡建设项目。其中经济合作项目246个,投资总额2599亿元;技术合作项目71个,投资总额142亿元;城乡建设项目10个,投资总额27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00个,投资总额2611亿元,占总额的86.5%。重大项目如香港粤港澳集团在济源投资的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投资总额9.2亿美元;北京铭林国际置业有限公司在郑州投资的郑州美铭电子科技园项目,投资总额40亿元等。

  另外,本次签约引进了一批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通过引进这些项目,将有效推动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于此次洽谈会的成功举行,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认为,河南本身就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劳动力和资源等先天优势,而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则使这种优势进一步凸显。

  “一方面,中原经济区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秉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另一方面,东部的加工贸易成本增高,面临着转移,河南这次抓住了承接转移的重大机遇,并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举办洽谈会,对于河南来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蒋耀平表示。

  河南具有的不仅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势,近年来,河南的基础设施、交通、能源、通讯、环保、城市建设等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提升,各级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

  正因为如此,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成龙表示,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已经到来,河南这次举办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会可谓正逢其时。

  

  集聚区完美承接转移

  “企业到不到河南投资,市场、成本与基础条件这几个问题很关键。为解决项目落地问题,我们搞了180个产业集聚区。”8月25日举办的豫粤经贸合作见面会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这些产业集聚区可解决项目落地问题,提供土地空间的利用率,更便于进行综合管理与服务,受到了很多客商的欢迎。

  而从此次洽谈会河南省产业聚集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数量上也可以看到其作用。

  据河南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介绍,本次签约中有177个项目将在各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落地,占项目总数的54%;投资总额1714亿元,占总额的56.8%。

  据了解,河南省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上有更高的目标:产业集聚区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力争在年内形成30个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比如全球代工巨头富士康,引导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上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向河南。

  资料显示,去年9月16日,富士康科技园项目进驻航空港区。不到一年时间,已建成富士康厂房77万平方米,建成宿舍99万平方米,已入住员工约5.25万人,累计完成出口17.69亿美元。

  河南各相关企业都努力想与富士康更好地对接,如许昌黄河旋风和郑州四方达等企业的超硬材料、郑州高新区的软件技术优势、南阳的光电产业、郑州的航空物流等。

  “引进富士康,再引进富士康的配套设备,拉长河南电子信息产业链。通过招商引资,尽快打造我省5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李清树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