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尚德有限公司陷诈捐门 沉默至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5日 10:20  中国经济时报

  尚德回复本报称:已启动了调查程序,包括聘请了律师事务所,也在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对事件做彻底的了解,还原事实的真相

  ■见习记者 付常银

  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卷入“诈捐门”风波已有一段时日,但时至今日,尚德公司一直都未就此事给公众一个完整的交代。

  爆料人罗凡华称,尚德公司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其实是“老子捐给儿子”,中华慈善总会存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潜规则。而中华慈善总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他们被骗了,没有看到捐赠品就提前开具了1700万元的免税发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联系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方对此事没有给出明确说法。

  双方各执一辞

  日前,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罗凡华爆料称,2010年尚德直接把捐赠品给了当时的大赛执行方中育未来公司,中育将本应发放给参赛学校的捐赠品全部卖掉。但就是这样,中华慈善总会还是照常开具了1700万元的捐赠发票。罗凡华还说,无锡尚德绕过中华慈善总会,直接把捐赠品捐给了创新中意。而创新中意是尚德公司的子公司。罗认为尚德公司此举是“诈捐”。

  8月5日,中华慈善总会发表声明,承认自己在监管环节上有一定的缺失和不足,并将追回发票,监督捐赠方完成捐赠,并适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执行结果。

  罗凡华指责尚德公司向中华慈善总会的捐助是“老子捐给儿子”。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则认为“矛盾的焦点在于尚德认捐不变,但由于对罗凡华的行为不放心,不愿意把这批货交给罗和承办单位去运作,而是交给了捐赠书中确认的北京创新中意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方是捐赠方的子公司,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是否规范。”

  8月17日,针对罗凡华爆料的中国慈善总会“收取无锡尚德5万元捐赠,开具1700万元捐赠减税发票”的“潜规则”,中华慈善总会在其官网上声明“不存在‘潜规则’”。声明认为,一般情况下,对于捐赠资金,总会本身按3%左右提取管理费;对于捐赠物资,则不按照物资价值折算,而是根据工作需要并和捐赠者协商后提取或另捐一定管理费。这次收取5万元管理费,合理合法,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潜规则”。

  有报道称,罗凡华表示尚德公司取得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独家冠名权的条件是捐赠价值3200万元的太阳能产品。但尚德实际捐赠的产品仅在1000万元以内,是为了骗税才虚报捐赠物品的价值。对此,中华慈善总会和尚德公司尚无任何回应。

  尚德沉默

  在此起“捐款门”事件中,罗凡华作为爆料人,指出尚德具有未进行捐助或者虚报捐助数额来骗税的嫌疑,同时也使中华慈善总会暴露出管理不善,监督不力的弊端。中华慈善总会在日前的采访中表示自己被骗,没有看到捐助品,就开具了发票。

  针对外界的“诈捐”质疑,尚德一直比较低调。22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联系尚德公司副总裁刘志波,希望其就中华慈善总会称“被骗”一事作出回应,刘志波表示,自己不愿发表意见,现在不接受媒体采访,一切事情与媒体接待部联系。

  之后,本报记者向尚德媒体接待联系人张先生发送采访提纲。其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尚德公司是否认为子公司创新中意作为大赛执行方不妥?尚德公司是否愿意公布《2011年捐赠规划表》,公开捐赠计划?尚德公司有无证据证明“前三年的捐款未落实,甚至中饱私囊”﹖尚德公司是否向此次参赛的3000余名师生各收取了1650元的参赛费,总额接近500万?这次“诈捐门”事件对尚德公司有何影响,尚德公司还会一如继往地支持慈善事业吗?

  23日,张先生回复说:“我们已启动了调查程序,包括聘请了外部律师事务所,也在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对事件做彻底的了解,还原事实的真相。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情况向媒体介绍。如有最新进展,我们会及时通知。”

  截至发稿时,尚德公司尚未对本报记者回应此次“捐款门”事件调查的最新进展。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