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融通三业务破题 推出时机仍需把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3日 07:17  金融时报

  记者 高国华

  在市场激烈讨论一年半以后,转融通悄悄叩响了A股市场大门。8月19日下午,证监会发布《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一天,证监会还公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修改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对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规则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将融资融券业务作为证券公司一项常规业务,取消了试点阶段对该项业务的刚性门槛。这意味着市场讨论已久的融资融券业务转常规后,转融通业务作为配套安排也将同步推出。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说,证监会在上述草案中对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规则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并同步研究了作为融资融券业务配套机制的转融通业务规则,为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入常规做好必要准备。

  有业内专家表示,转融通的上马势必加大市场的流动性,一方面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但是另一方面基金、保险、信托、社保基金、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企业年金、其他机构所持证券都可以作为融券来源,这无疑将增大市场供给力量,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做空压力。

  “转融通的上马具有两面性,虽然当前市场总体估值处于低位,但是内忧外患之下转融通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评述。实际上,本周一受内外多种因素困扰,沪深股市再现单边下跌行情,上证综指下跌18.50点,两市成交量进一步萎缩。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看,内忧外患依然困扰国内市场,尤其是转融通的推出将改变市场的多空格局,做空动能或将成倍释放,在目前极度弱势的市场环境下,其对市场的影响有待继续消化。

  在A股市场,2010年3月31日证监会宣布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截至目前,共批准25家证券公司开展了融资融券业务。由于券商只能用自有证券融券,导致融券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融资。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融资和融券的截止日余额分别为329.69亿元和2.60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占比99.22%,融资日买入额占A股当日成交额比例最高仅1%,规模明显不及预期,一些投资者已不再关注融资融券市场的变化。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制于转融通业务,融资融券才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成熟市场经验,转融通不改市场原有趋势,但转融通业务的推出,将直接导致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大幅提升,同时市场流动性有望大幅增长,意味着A股市场个股卖空时代将正式到来。毋庸置疑,现有市场格局和投资策略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转融通将刺激融券的业务量增长,但关键在于标的证券品种范围能否扩大。目前现货市场上活跃的证券品种还是以中小板和创业板居多。但目前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则主要集中在一些相对蓝筹的大盘股上。董登新说:“(转融通)会让新股和次新股的波幅收窄,在做空机制的作用下,将对市场发掘合理的价格产生作用。同时对于现货市场的庄家和投机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威慑力,投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谈及两融业务以及转融通对A股市场的影响,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整体上看,转融通业务仅加大了融资融券的供应量,是一个中性的政策定位。一方面市场的蛋糕是增加了,入市的股票数量、资金规模都将得到提升,这应该是最明显的“利”;但另一方面,转融通的推出也确会带来一定的利空,主要体现在融券标的将会得到增加,尤其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若手上所持股票放出来供融券,则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做空动力。“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融资规模与融券规模比例很悬殊,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融券余额大于融资余额的情况。”

  广发证券分析师李建雄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两融业务转常规和转融通业务推出对市场助涨助跌效应将增强。他认为,从该业务本身的性质看,推出后对市场带来的影响偏空。首先对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大小非”、机构的筹码可供融券,则转融通可能会成为主力做空的工具,因为当上述筹码被融券借出后,被融券的上市公司、融券方可以说达成了做空共识,这将直接传导至二级市场的股价出现下跌。尤其是中小创业板股,手握大量低廉筹码的产业资本做空的动力相对更大。但同样,由于标的扩大,在市场好的时候转融通带来的助涨效应也会比较突出。对券商而言,转融通开放后带来的利好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两融业务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参与对象、参与资金都显著增加,倍数放大的成交金额也会进一步增厚券商的收入。

  “转融通虽然能够增加投资者做空赚钱的机会,但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50万元以下的散户来说,需要更加注意风险。因为由于5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不能参与融资融券业务,也就是说目前只能做多而不能做空,而当他们买入的股票遇到股市低迷,或者大量融券卖空的时候,将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