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债危机后"搭脉" 全球经济凸显"三足鼎立"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8日 17:18  中国经济网

  ●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可以分为三大板块。欧美主要是金融板块;第二板块为资源,如澳大利亚、俄罗斯;第三板块为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板块。三大板块仿佛“三足鼎立”,此消彼长,利益流来转去。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 宾: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解放观点:两周以来,纽约股市数度大起大落,呈现出罕见的过山车走势,让股民们心惊肉跳。在此轮债务危机中,埃克森·美孚和苹果公司,因为股市的起伏,互相拉锯,轮流成为全球最大市值公司,也是近阶段股市的一大特点。而继美债危机之后,欧债是否也将步其后尘,一直有不少猜测。全球经济走势,是否会迎来二次探底?

  袁志刚:我比较同意格林斯潘的观点,没有严重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程度,只是当时暴露出来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一直没有得到根本修正。金融危机之后,各个国家努力救市,经济迅速复苏,而且复苏特点是金融复苏为先,实体经济复苏不明显。比如美国就业数据一直不好,房地产还是一片低迷。本来设想注入资金去救金融机构,等股市慢慢回来,随着大众信心复苏,再来刺激实体经济,但是目前看此路不通。当时留下的全球经济非均衡问题,现在开始释放出来。

  解放观点:您说的非均衡,究竟体现在哪里?

  袁志刚:首先是快速全球化环境下,跨国公司不断重组生产要素,把产业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自己空心化。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转移,提高要素效率,全球供应能力扩大,市场总需求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开始铤而走险,走金融过度扩张道路。其次,次贷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美国金融工具不断发展,穷人都买得起房子后,家庭资产负债出现了严重问题,这是第一阶段。2008年发展到了第二阶段,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出现问题。 2009年的第三阶段,政府纷纷注资,修正金融机构的负债表,或者说金融机构把家庭负债表修正了。而现在,开始修正国家资产负债问题了。

  进一步说,美国不仅次贷危机需要被修正,还有根深蒂固的巨额国债积累,长期以来难以消除。根本原因是政府支出降低不了。奥巴马上台后,致力于推进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的改革,也需要大笔支出。为了选票的政治博弈,让征税变得困难重重。现在的15万亿美元国债并不反映全部问题,再加上未来老龄化加重,情况可想而知。

  解放观点:美国走出困局的根本良策是什么呢?

  袁志刚: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快速增长,而实体经济振兴只有靠科技和教育。科技角度,尽管全球最好的大学都在美国,但像互联网那样,能够带来经济长波段的创新,再也没能找到。教育角度,美国3亿国民劳动力中,除了少数精英,大量普通劳动者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巧干能力不足。奥巴马看到了问题,提出在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增加投入,放松科技和教育移民的控制等。但是美国教育不是供给问题,而是教育需求不足,积极性不足。这种长期问题很难改变。

  解放观点: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等级后,对未来的经济走势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袁志刚:首先就是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二战以来,金融危机之前,美元促进了贸易全球化,贡献卓著。但是危机发生以后,美国面临一个矛盾——是继续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秩序,还是为自己的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经济发展牟利?结果后者战胜前者,美国用了两次量化宽松政策。美国未来还要面临削减财政赤字的任务,对全球经济影响会很大。

  当然,只要美国不实行第三次量化宽松,那么这些连锁反应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下子爆发次贷危机那样的可能性并不大。

  解放观点:法国总统为了应对市场谣言,提前结束休假。虽然最后暂未下调法国主权信用,但整个欧洲阴云密布。您觉得欧债会步美国后尘吗?

  袁志刚:欧洲不少国家债务占GDP的比重,远高于美国,有些国债比重虽然没有美国高,但是其经济竞争力比美国差,为什么标普不下降它们的信用级别?因为美国是唯一可以通过发美元来弥补国债的国家,危险更大。但欧洲债务严重程度不比美国低。法国人口老龄化,福利支出多,未来债务下降可能性很低。英国已经基本空心化,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缺乏拿得出手的制造业,典型表现就是实体经济复苏困难,失业率很高,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信心。

  欧洲所有主权债务都面临相同问题,其本质就是借钱总要还的。普通劳动者在实体经济被转移后,一直靠虚拟经济过活,也就是举债度日,然而举债迟早有一天会结束。反而德国和北欧等国家制造业不错,金融危机后一枝独秀,发展很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一部分产业靠奢侈品,也就是文化休闲产品泡沫,维持着高收入。这些最后必然会被修正。

  解放观点:也有人说从长期看,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反而是件好事。

  袁志刚:标普下降美国主权信用,尽管带来全球股市黑色一天,但是从长期看,信号揭示得好,对中国都是及时提醒。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世界经济非均衡的修正,控制美国金融的泛滥,让金融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虚拟和实体经济需要回归到合理的比例,世界经济的未来才会更扎实理性,增长更可持续。

  当然, 2008年如果各个国家不行动,金融危机后果会很严重。政府之间的合作有了长足发展,治理世界经济的能力在进步。但矛盾当时没有解决,还是有待修正,只是过程更长,毁灭性更小,总归会在国与国之间产生结构性调整。

  或许经过此轮教训后,美国会更加感到加速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因为真正解决债务,还是要依赖税收和税基增加,而税收增加必须来自实体经济。当然,美国的金融业也可以继续发展,但前提是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包括为新兴经济体的实体经济服务。

  解放观点:不少人担心,如果热钱大量涌入中国,会造成潜在隐患?

  袁志刚:流动资金进入,如果是为了短期赚钱,金融市场会大起大落。但是如果我们的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服务得很好,投资偏向长期,那么就是中国出面玩世界的钱。一个国家的崛起,不可避免会吸引大量热钱进入,不如早做准备。战略上不值得害怕,战术上要审慎。比如让热钱更多进入实体经济,或者锁住它们,不让其轻易出去等。

  现在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继续持有美国国债还是减持呢?大幅度减持不可取,但现阶段可以增加我们对美国的谈判能力,假设我们不大幅度减持,能否允许我们购买美国的股权和资源,或者进入美国的核心产业投资?这些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再者,美国不出现量化宽松的前提下,欧美经济不好,对中国最显著的利好,就是资源价格不上升。当资源价格得到控制,比如我们大量进口的大豆、铁矿石、原油成本下跌,中国经济会更好。

  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可以分为三大板块。欧美主要是金融板块;第二板块为资源,如澳大利亚、俄罗斯;第三板块为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板块。三大板块仿佛“三足鼎立”,此消彼长,利益流来转去。

  (责任编辑:单晓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