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辰 唐婷
捐赠本应是无条件和无偿的,但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STP.NYSE,下称“尚德电力”)的“慈善”似乎并不“单纯”。
在被曝出“尚未捐出产品就获中华慈善总会1500万元发票”问题后,《第一财经日报》再次了解到,尚德电力的“行善”还设立了一定的条件:公司在参与“青少年创意大赛”(下称“创意大赛”)活动并捐赠光伏电池组件前,要先考察学校是否适合建电站,然后再确定是否要赠送电池组件,而这些考察费用也要受捐赠学校承担。
但问题是,不少学校因为资金、技术等因素可能无力建光伏电站。
慈善总会有关人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捐赠方和受捐方都是自愿的,不可以有任何强加条件。
“先考察,再捐赠”
创意大赛自2007年举办,由中华慈善总会支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版权协会和中华商标协会共同主办,尚德电力自2009年起向该大赛的一些参与学校实施捐赠,捐赠范围已覆盖全国21个省、市及自治区,总计300多所学校。
按惯例,尚德电力在今年也实施捐赠计划,总计1700兆瓦、价值1500万元的电池组件会陆续捐赠给学校,用于建设光伏电站。
据参与这次慈善活动的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前秘书长罗凡华介绍,在今年的捐赠书中,尚德电力同时签署了一个捐赠细则,对受捐学校提出9项义务,其中一条是,受捐学校承担大赛执委会赴当地考察、指导费用。
尚德电力高级副总裁解晓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细则”是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由学校老师、尚德电力人士一起反复讨论出来的。他认为,当地考察和指导是必要的。
不过,这对于财大气粗的尚德电力来说,由需要受捐的学校支付考察和指导费用,似乎有点“铁公鸡”。
“我们捐赠的是电池组件,学校要有建设50千瓦的屋顶面积及墙面面积。如果学校没有,那么则是在浪费我们的捐赠资源。”解晓南表示。
学校建电站困难重重
除了学校要承担电站建设的考察费用之外,尚德电力还规定,受捐学校受捐的太阳能组件由尚德电力提供,其他器材如电缆、支架等配件则需由学校承担。
一处光伏电站的建设,电池组件及其他配套设施的费用投资,各占整体投资的50%。多家学校联络人告诉记者,一开始以为尚德电力捐的是全套电站用装置,但后来才知道(尚德)只捐光伏电池。“虽然有些学校拥有懂光伏技术方面的师资力量,但估计不少中小学并不具备这个实力,根本无法建成光伏电站。”有学校联络人告诉记者。
另据记者了解,整批捐赠产品其实尚德电力早在3月28日已经移交给了大赛执行方,但是由于中华慈善总会、尚德电力及相关执行方的监督不到位,一些产品仍然还在捐赠途中,甚至没有捐出。这也难免被人质疑其“先拿到慈善总会1500万元发票而迟迟未将产品捐出”。
此外,由于尚德电力并不是对所有学校捐赠“50千瓦”数量的电池组件,一部分学校只拿到了2000瓦的电池数量,实质上无法启动光伏电站项目。一家学校老师还对记者表示,他们打算建设的是一处“太阳能电子阅览报刊亭”。
尚德电力也曾表示,为保证受捐学校能得到更及时的技术指导、培训,保障所捐赠的太阳能产品能正确安装、有效使用,有必要组织一支专职且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捐赠物品的发放、太阳能系统设计和电站实施的指导,包括对太阳能产品的组装进行现场考察、调研及后续的跟踪服务。
但现实情况是,学校不仅要自己掏钱建电站,而且还未必能建成电站。据尚德电力一位内部管理层透露,如果该学校申报与学校光伏电站相关的“阳光校园”工程,学校其实并不需要出钱,因为可以拿到部分补助,而且学校也可以因为建设电站而节省部分电费支出。
但是,一些学校老师也向记者反映,“阳光校园”工程需各级政府部门来批准,而目前对于电站所需的其他配套产品采购,申报“阳光校园”的流程、手续等都不清楚,实施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