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欧洲视角看全球货币体系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7日 18:44  商务部网站

  近日,应欧委会要求,基于布鲁塞尔的智库布鲁格(Bruegel)发布了一份从欧洲视角展望未来十五年全球货币体系的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2007年至2009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MS)改革的讨论。虽然现行IMS是否为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某些特征创造了过度杠杆化和过度风险投资的宏观环境。这些特征包括:汇率制度灵活性不足、对多边流动性提供机制信任不足及随之而来的通过储备积累进行自我保险、缺乏外部调整机制。报告提出,对现有IMS的改革可能出现三种格局。

  一是对现有格局的修补(a repair-and-improve scenario),对现有协议进行改进。这种格局好于维持现状,但是不足以解决国际合作及国内政策问题,在短期内最可能出现。法国主办G20峰会提出的三个主题可视为这一范畴,分别是强化危机期间多边流动性提供机制;加强多边监管,在资本控制上达成共识;改革特别提款权(SDR)构成。

  二是多极格局(a multipolar scenario),即在美元之外,出现一种或几种关键国际货币。欧元和人民币是有力的侯选币种。这一格局将有利于各极之间及相关各区域之间资本自由流动和提高汇率制度灵活度,有利于发展基准债券的流动市场。但是目前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格局的前提条件。中国尽管已经采取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但是仍不全面。欧元区目前仍然面临债务危机压力,也可能在危机中变得更强。美国不愿意承担其宏观经济政策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影响。但是,多极格局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在10-15年可能实现。如果IMS在中期向多极格局发展的话,国际合作必须跟上,以确保各方从中获益和防范风险。

  三是多边格局(a multilateral scenario),即由一个准全球货币组织的多边体系,集中管理全球流动性。在短期看来,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格局的前提条件,原因是没有一个大国愿意放弃国内利益优先地位。如果全球再次发生金融危机,这一格局有可能被重提。多边格局是最好的格局,也是最难实现的格局。从历史角度来看,多边格局对欧洲更为有利,也更符合欧洲价值取向。在实现多边格局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欧洲不得不探讨是否支持多极格局的形成。

  报告指出,受IMS格局变化影响,在2020年-2030年间,经济力量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均衡地在美国、欧元区、中国三个关键角色间分配。欧元的进一步国际化虽然会带来诸多益处,但是也会要求进行重大政策改变(引入欧元区范围的安全资产)及承担更多责任(在流动性危机期间增加互换幅度)。不论是欧元还是人民币都不可能挑战美元的超级地位,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两种货币都将具有更重要的国际地位。(杜邢晔)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