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改委:当前CPI温和可控下半年加力稳物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 02:5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 陈舒扬 发自北京

  就在7月CPI创下37个月来新高之后,国家发改委给出了其对物价形势的判断——“温和可控”。

  8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就当前价格形势答记者问》发布,该文指出,从各方面看,本轮物价上涨已至拐点;并提出,将采取清理高速公路收费、整顿超市进场费等措施稳定物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同比上涨6.5%,创2008年7月以来37个月的新高;环比上升0.5%,涨幅比6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

  经济正转向自主增长

  发改委表示,猪肉、蛋、水产品价格上涨是价格总水平环比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三者涨幅分别为7.7%、0.8%和1.2%;同时鲜菜价格受阴雨天气较多、季节性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止跌回升4.1%。

  而受暑期旺季来临影响,旅游价格上涨4.6%,拉动食品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和0.6%,合计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45个百分点。

  该文还表示,从同比看,7月份翘尾影响约为3.3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受环比明显攀升影响,新涨价因素达3.2个百分点,接近翘尾影响因素,导致同比涨幅较高。

  发改委指出,从30年经济运行的统计结果看,当前CPI上涨与GDP增长仍然处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从国际比较看,我国7月份CPI上升6.5%,而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俄罗斯、印度、巴西的消费价格指数6月份分别上涨9.4%、8.7%和6.7%。

  此外,从长期趋势看,1978年~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CPI年均上升5.56%。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9.6%,CPI上升5.4%。

  发改委表示,在应对这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政府打了一套“组合拳”,综合施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回答 “下半年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影响因素”时,发改委指出,国民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同时发改委提到,“国内货币供应宽松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这或预示着,下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都不会有大的举动。

  发改委表示,接下来将重点采取四项措施稳定物价,一是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取消高速公路的超期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大力清理整顿农贸市场、超市进场费以及银行卡的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推进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督促各地在年底前全部建立起来;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炒作、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四是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保障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考虑到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全球动荡、主要经济体呈弱增长格局,预期宏观政策基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本轮物价拐点已至

  发改委特别提出,当前价格运行拐点特征明显。

  从具体商品看,大宗商品价格呈趋稳或回落态势。食品类价格涨幅已经趋稳或出现了下降。

  从翘尾因素看,8~12月份翘尾因素下降速度较快、幅度较大,几个月新涨价因素将明显低于翘尾下降因素。

  从周期性波动规律看,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两次较为明显的价格上涨,分别在2003~2004年、2007~2008年,CPI上涨周期分别为27和24个月。到今年7月份,CPI同比上涨已经持续了25个月,涨幅趋于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相关部门力图平抚市场的忧虑情绪,一些经济学者并没有表示如此乐观。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以往几轮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食品价格的上涨,而本轮物价上涨中,非食品价格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加,中国物价上涨可能面临持续压力,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发改委也提到,从后期走势看,价格运行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国内能源资源需求增长偏快、秋粮生产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生猪和水产品生产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

  发改委特别提到,美国后期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极大。如美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更多热钱继续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