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资投行新股保荐首超外资 客源集中内地中小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10:39  中国经济时报

  中资投行业务大跃进,今年新股保荐数目首次超越外资投行。截至7月25日,中资投行参与保荐的股份有22只,占总数的55%;另外,独家保荐的有13只,平了去年全年纪录。有券商预测,企业迷信外资的局面将进一步打破,预计今年全年有90至100只新股上市,中资投行保荐企业有望保持在5至6成。

  据本报统计,截至今年7月25日,本港上市集资的新股共40只,当中中资投行有份参与保荐的有22只,数目超过一半,为历年来最好成绩。比较去年全年85只新股上市,中资投行参与保荐的有35只,占约38%;而今年上半年中资投行独家保荐数目就有13只,已经平了去年全年纪录。

  此外,中资企业仍是本港新股市场的主力军,今年上市的40只新股中,有35只是中资企业,占总数8成,其余5只分别来自日本、意大利、美国等。

   创佳绩背后3大原因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香港)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接受本报专访时,总结中资投行创佳绩有三大主因,「今年市场不是特别好,外资投行不愿冒风险,推项目的动力大减。」他说,中资投行扎根内地,见内企有融资需求,在压力使然下,推动力度明显较大。

  「越来越多中资券商赴港成立子公司,目前已超过30多家(包括传统券商和银行系投行),整体竞争力强大了,保荐数目自然就多了。」

  国泰君安(1788)国际执行总裁兼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阎峰接受本报专访时则提到另一个原因,「银行系投行如建银国际、中银国际等,受惠母公司累积的大量企业客户,建银国际今年保荐项目多,依靠母公司的强大客户群有关。」

   欠缺海外销售网络

  然而,中资投行尚未打开海外市场,主要客源集中在内地。今年上市的5只外资新股,如PRADA(1913)、新秀丽(1910)、嘉能可(805)均没有中资投行参与。阎峰和温天纳均表示,「欠缺海外销售网络是中资投行的最大弱点。」主要原因是中资投行起步较慢,在5、6年前才逐渐开始建立,海外大户对中资投行的认识很少,因此海外大型企业,或中资大型企业基本不找中资投行做保荐承销。

  从目前看,中资投行在保荐中小企业有明显优势。阎峰举了个例子,6月份上市的翔宇疏浚(871)保荐人为摩根大通,根据过往经验,一般保荐人都会兼任股份承销商,但该行根本不能把股份卖出去,最后要找国泰君安和建银国际担任承销商,才把国际配售股份卖出去。翔宇疏浚集资额约8亿港元。

   人情味揽得中小企

  中资投行的另一个优点是:「在讲求人情味的中国,外资投行唯利是图的做法越来越不受落」。温天纳说,外资投行把企业保荐上市后,通常是拍拍屁股走人,持续保荐人或合规顾问等角色他们不会做,原因是无利可图,相反中资投行一般都会完成相关责任。

  阎峰说,中资投行下一步目标是借助人民币国际化拓展海外网络,具体包括小QFII、小型直通车等政策走出去。他认为,现时市场环境与07年不同,A股股值不高,政策开通不怕对市场造成冲击。至于迟迟未有动静,则与领导决策有关。另外,中资投行将陆续在港成立驻点,团抱起来力量更大。阎峰表示,即将赴港成立子公司的券商起码有5家,包括方正、中信建投、银河、东方、长江等,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升。

   借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

  温天纳表示,金融海啸对外资投行影响很大,见市场氛围不佳,即不敢推项目,中资投行则要趁「敌退我进」,打造全方位国际级投行,除IPO业务外,还有经纪、资产管理、衍生工具等业务,目前投行业务发展势头最好,而资产管理和衍生工具相对较慢,品牌需要较长时间建立。现时,中资投行中只有中银国际发行衍生产品,国泰君安申请已获证监会批准,会因应市场环境适时推出。

  阎峰和温天纳均强调,中资投行下一步要做的是争取更多承销工作,因承销收入才是大肥肉。阎峰说,保荐费越降越低,甚至不收,过往五、六百万,现在一、两百万。中资投行收取的承销费一般为2.5%至4.5%,外资行稍高,收取4.5%至6.5%不等。

   争取更多承销工作

  温氏估计,市场环境不再恶化,全年到港上市企业有90至100家,中资投行保荐数目有望保持上半年的增长势头,全年占约5至6成。该行下半年有2至3个保荐项目,至于储备项目则有几十个。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