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昨傍晚电闪雷鸣 三号线电路失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10:03  上海商报

  具体原因待查 轨交方面幽默称不一定是“雷公雷母”造成

  商报记者 林奥 孙小尘

  伴随着轰鸣的雷声,昨天下午申城降下大雨,气象台拉响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由于副热带高压东退,本周上海“退烧”,没有35℃以上的高温天,但是午后雷雨频发,体感极其闷热。

  今夏第4个暴雨橙警

  昨天上午,申城暑气难消,7时全市各区县气温就达到了30℃以上,气象台9时25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由于云层覆盖,徐家汇12时10分最高气温止步在34.7℃。然而,除宝山和浦东以外,其他地区的最高气温都突破了35℃,奉贤的最高气温达36.9℃。

  午后强对流天气登场,雷电、暴雨成为申城天气舞台的主角。先是西北部地区下了阵雨,气象台11时54分发布雷电黄色、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随着强降水云团的发展,下午4点半左右市区天空一下子黑了下来,气象部门16时55分拉响暴雨橙色,17时过后市区响起滚滚雷声,户外电闪雷鸣,白昼如暗夜,降下豆大的雨珠。一场大雨也给连日的酷热天气降了温,18时30分气象台解除了雷电黄色和暴雨橙色预警。

  气象部门介绍,昨天本市普遍出现强降水,雨量最大是上海植物园71.6毫米。青浦、浦东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短时9级雷雨大风。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满莉萍说,昨天发布的是今夏第4个暴雨橙色预警(其中6月18日发了两次)。

  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减弱,类似昨天的不稳定天气变得频繁起来。市气象局表示,本周上海的日最高气温有望降至35℃以下,但由于湿度增大,气压降低,体感将由炎热转为闷热。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周一到周五几乎每天都有午后的阵雨或雷雨。今天上海最高气温34℃,接下来3天最高气温在33℃附近,到了周五最高气温将回落至31℃。

  地铁3号线因故障停运

  昨天下午4时40分左右,上海轨交3号线发生故障,导致列车停运多时。网友盛传轨交“被雷劈了”,轨道方面则表示“电路失电”,尽快修复。

  当时,有网友发微博称,“3号线发生故障,乘客全部在宜山路下车”,不少乘客在网上表示,3号线是“被雷劈”导致的线路故障。

  对此说法,商报记者从轨交方面获悉,昨天下午雷暴雨期间,上海地铁3号线自上海南站至龙漕路区段供电线路失电,轨交方面正在积极排查抢修,争取尽快排除故障。同时请前往3号线上海南站、石龙路、龙漕路、漕溪路的乘客改乘其他线路或地面交通出行。稍后又发布信息,称由于3号线上海南站至漕溪路站的单侧区段触网失电。该区段另一侧线路安排列车进行双向运营。而3号线江杨北路站开往上海南站的列车在宜山路站进行折返。而轨交方面对网友的留言回复称,“雷电交加期间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雷公雷母造成,具体原因待查,否则就真的雷人了。”

  对于人员大量滞留站台的情况,运营部门则提醒市民,由于3号线上海南站至漕溪路站区段单侧触网失电,列车班次间隔延长,运营效率下降。故请乘客尽量通过上海南站—1号线—上海体育馆站—4号线—虹桥路站—3号线的换乘方式避开该故障区段。商报记者发现,停运的3号线宜山路至上海南站段由此被某些网友称为“盲肠段”。

  据了解,受事故影响,轨交3号线和并线的4号线运营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轨交方面晚上7时12分发布公告,称晚7时经维护保障部门的排查与抢修,上海地铁3号线上海南站至漕溪路站故障点修复完成,双向供电均恢复正常。同时3号线全线运营正在逐步恢复中。

  相关链接

  同济教授直陈“城市排水系统问题”

  商报记者 宋杰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海真教授日前出席市科协举办的“新民咖啡馆”活动时透露,由于地表透水率不断减少,气候变化、地面下沉,以及管理不到位、疏竣维护不够、设计前瞻性不够、认识限制出现“重地面、轻地下”等问题,使越来越多的城市排水系统“拉响了警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今夏至少14座城市因为暴雨而出现内涝,上海也出现了局部积水现象。杨教授说,“除了一些城市的地面在不断下沉外,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也非常突出。”他说,“现在的管道疏浚工作很少,以前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工务所的车子在通沟,现在没有人愿意通,这么一来,路面下雨排水时,脏的东西都到了管道里沉积,如果长时间不疏通,管径就会越来越小。”

  “另外,我们认识上还存在误区。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更注重城市平面设计,如居住区、绿地、工厂区的规划,而在路面上的设计规划比较少。在上海,地下水管道在设计时,是按照地下水渗到管道里是10%,目前测定可达20%,也就是说,在设计管道时,应把这个20%的量考虑进去。我们在设计时过于注重地面,却不考虑地下设计。由于种种的原因,导致了城市下水道被淹,所以这是个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城市的下水道建得大点就可以了。”

  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采用留有孔隙的透水砖。2010年上海世博会曾采用下凹式的绿地帮助蓄积雨水。“国外还规定,每幢建筑都要有地下雨水池,下雨时蓄水,天晴时将雨水用于浇灌等,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杨海真还指出,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很重要。“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地下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应主动巡查。可学习伦敦的经验,在下水道中安装探头并建立城市洪水预警系统。”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