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佛山:南国陶都变革“守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01:46  第一财经日报

  陈红霞

  在佛山石湾置业陶瓷批发市场里,来往的货车稀稀拉拉,搬运工老石正与工友们抽烟聊天。“这里是佛山最大的批发市场之一,以前每天能赚上百元。但今年来,批发部里基本上没什么生意,收入锐减3/4。”老石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反映,不少同行已辞职走人。

  而另一陶瓷仓库管理人员透露,这几个月来,这里的出货减少了一半。

  这股市场“寒潮”源自不大景气的国内外环境,人民币升值,中东、北非等地区的动荡,以及欧盟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反倾销,这些都在压缩中国陶瓷的市场,而国内针对房地产采取“限购令”等宏观调控,则成了压垮陶瓷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业内人士估计,今年上半年,陶瓷行业销量萎缩两至五成,素有“南国陶都”之称的佛山,也有些企业陷入零订单的困境。

  冷暖不一

  佛山一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威近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连续3个月极不好看的账面让他寝食难安。公司的产品销售95%以上靠出口。从5月份至今,客户们“消失”了,之前的订单也被延后或取消,公司6年来首遭零订单。

  不过,品牌龙头企业的业绩还差强人意。上半年,佛山东鹏、宏宇、蒙娜丽莎、新明珠等知名陶企销售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我们还接到两个小国家的2亿元的大订单。”新明珠一位负责人透露,该公司上半年的销量和效益的增幅是两位数。

  “大企业逆势上扬,中小企业资金链绷紧,佛山陶瓷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局面。”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驻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说,佛山虽未见企业停产,但市场压力也不小。

  二三线城市是今年上半年佛山陶企的救命稻草。目前,东鹏在全国的营销网点已增至3000多个,新明珠的网点也有数千个,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则对外称,公司在二、三线城市超过1500个旗舰店,全国3000多个不同层次的销售网点弥补了公司在一线城市的损失。

  建陶大佬

  “石湾瓦,甲天下”,丝毫不逊于景德镇的佛山石湾公仔,和具有500年历史的南风古灶烧制的日用陶瓷品质,让佛山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品牌。改革开放之后,具有“千年瓷都”之称的景德镇转型失败,十大瓷场倒闭,陶瓷产业迅速没落。而此时佛山借助开放的政策和沿海地理优势,吸引了一批民营资本迅速涌入,建立相对现代化的企业,陶瓷产业走向规模化。

  佛山市相关部门的资料显示,佛山曾聚集了大小350多家陶瓷工厂,孕育出东鹏、鹰牌、新中源、钻石、金舵、新明珠、蒙娜丽莎等七个中国名牌产品,拥有1200多条生产线,产品范围涵盖建筑卫生陶瓷等,并吸纳了陶瓷产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万多人。

  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佛山形成全球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群落,每年生产至少10亿平方米建陶产品。2010年,佛山陶瓷建材行业产值达1000.24亿元,依然占据全国陶瓷大佬的地位。“只要打上佛山陶瓷的招牌,都能比其他产区同样品质、规格的产品多卖2~3元钱。”东鹏陶瓷一位负责人表示。

  外迁之困

  不过,行业大佬地位却是由高能耗和高污染换来的。

  “宁愿牺牲几百亿元的产值,也要换来城市的青山绿水。”为此,佛山市政府铁腕启动腾笼换鸟计划,逐渐将陶瓷制造环节从佛山剥离出去。从2000年开始,佛山陶企先后向四川、江西等省份及广东省内清远、河源等城市转移,经历了3次转移。佛山市市长李贻伟日前透露,至今,佛山已关停或外迁陶企近300家。

  不仅遭遇迁徙之苦,佛山陶瓷还频频遭遇国际贸易摩擦。例如2009年,泰国发起对华陶瓷反倾销案,其中牵涉佛山企业百余家,涉案金额达7000多万美元。而今年年初欧盟开始施行的对华瓷砖反倾销正式实施,让对国际市场有一定依赖性的佛山陶瓷产业雪上加霜。

  目前,中国建陶产业形成新格局。广东潮州、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河南禹州、四川夹江等陶瓷产区的纷纷崛起或壮大。资料显示,2009年陶瓷砖产量除广东产区略有下降之外,其他产区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国陶瓷产值翻了一倍,但佛山陶瓷在全国建陶市场的占比已从四成降为两成左右。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告诉记者,短期内,国内还将有30多个陶瓷工业园上马,陶瓷产业新格局对佛山陶瓷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一定冲击。

  谋求改革

  制造环节迁出后,佛山市政府的发展思路是:佛山陶瓷产业要发展建筑卫生陶瓷、高技术陶瓷、陶瓷文化合理的产业新格局,推进技术创新、品牌战略和陶瓷文化产业,逐步建成“六个基地”(产业总部、陶瓷装备、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化工色釉料)和“六个中心”(研发设计、检测认证、会展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

  不少佛山陶瓷企业内部也在大刀阔斧改革,利用产业转移之际新上马一批环保标准更高的生产设备,并纷纷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砝码”也加重。

  企业员工也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8年前从景德镇来佛山淘金的李明,如今已是一家陶企的销售经理,技术出身的他,曾拿着与普工一样每月1200元的工资,但近几年随着公司的发展,李明脱颖而出,快速升至中层,年薪20万元左右。同时,公司里的普工待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月薪涨至2000~4000元,还住进四人一间的带有热水器和空调等电器的新宿舍。

  产品研发则是企业力推的又一张“王牌”。东鹏、蒙娜丽莎、新明珠等龙头企业纷纷在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成立研发中心或与对方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日前,东鹏董事长何新明称:“包括东鹏在内的一批佛山陶企正在筹划上市,期望通过有效运用资本市场,向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密集型过渡,让企业尽快摆脱单纯依赖低附加值生产环节的局面。”

  今年,全国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给佛山陶瓷行业带来新的希望,不少企业摩拳擦掌。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对佛山建陶带动有限。“保障房市场不是完全由市场支配,企业可争取的空间不大。且保障房刚开始建,对陶瓷产品的直接需求还有一段滞后性。”一业内人士透露,陆续有些陶企进军房地产行业,向下游产业渗透,例如今年新明珠已在佛山拿下3地块,开始了一轮“圈地行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