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席斯 本报获悉,下个月起,财政部将和民航总局、水利部、中科院以及国资委等部委的有关人士展开谈判,希望将他们下属的企业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收取红利。
这是财政部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扩围”工作以来的第二轮谈判,在去年的首轮谈判中,有5个部委下属的1631家企业被纳入预算,并在今年6月开始征缴红利。“部属央企大多规模小,产生利润的更少,所以最多收上来几个亿,但意义绝非在此,至少从制度上,这些国有企业应该纳入预算并且有盈利就要上交红利。”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有预测估计,部属央企有6000家左右。
在今年即将开始谈判的部委中,民航总局受人关注。作为其下属最知名的企业,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盈利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年度利润5.95亿,比上一年增长了135%。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如被顺利纳入,就将于明年上交红利,按照去年规则,新成员红利比例为5%,首都机场将上交红利近3000万。
第二轮谈判
当然,今年被纳入谈判名单的,不只民航总局。
国资委虽然是中央企业管理单位,但其下属还有100多家部属企业,这些企业还没有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有上交红利。
中国科学院则有直属事业单位112家,多数为科研院所,如中科院计算机所、软件研究所等,而这些研究所普遍都有下属企业。中科院副秘书长、国科控股总经理邓麦村曾表示,中科院院所两级投资企业有500家左右,院全资或直接控股企业21家。但其中销售收入真正过亿的企业才40多家,不到十分之一。
这其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规模也不大。比如研究所的后勤企业,还有研究所的中试基地,这类企业要么承担科技成果的中试放大工作,要么有历史包袱,如事业单位职工身份问题等。
事实上,部属央企为中央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国有企业,共有82个部门6000多家企业。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管理企业实现利润6187亿,部属央企只有1467.6亿。“今年谈判难度比去年大,因为容易的去年都进来了。”一位参与红利征收谈判的官员说。
去年扩围工作持续了7个月,经过收集材料、筹备谈判、征求意见、正式谈判,上报国务院审批等程序,突破重重阻力,财政部成功将5个部委下属1631家企业纳入到国资预算中。
部属央企的扩围工作,不论对财政部还是相关部委来说会增加很多工作量,大部分企业虽多年没有盈利,但账册不规范、人员构成复杂等原因,是很多部委最头疼的症结。
财政部在和相关部委谈判之前,首先要对这些部委的部属央企做一个了解,有多少家企业、经营情况如何、资产情况、业务类型等,根据这些统计,分别进行谈判。谈判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现在不能进入国资预算并上交红利的理由”,谈判需要确定理由是否足够充足。
摸底流产 清理开始
财政部去年10月曾组织对部属央企进行全面摸底,但这一摸底进展不佳。据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本报,原因是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使得人员、资产等时刻处在变动中,无法进行摸底调查。
对于摸底的必要性,财政部认为“首先全面摸底了解这些企业的数量、资产状况、债务情况、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在今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其次,财政部会要求这些企业今后将有关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申报(备案)资料一律报送财政部行政政法司或教科文司。
上述两司官员认为,管理部属央企肯定与过去财政部主要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很大不同,后者是基础管理,而部属央企毕竟是企业,有其自身特点,管理办法也将有很大不同。
尽管摸底工作暂时搁置,但已被纳入国资预算的部属企业开始进入清理阶段。对于清理的主要内容,财政部相关官员解释,要“优化整合,业务类型相同的合并、常年亏损的清理或兼并,最终与部委脱钩”。
重组主要在部属央企之间进行,而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央企也有可能参与兼并部分部属企业。财政部官员称,目前一些部委已经在着手将业务类型趋同的企业进行重组。不过,因为这些部属企业的人事和经营方向等都由所属部委管理,财政部只实施产权管理,所以财政部只是在部委中提倡并鼓励兼并重组,“提供便利,但不会主导”。
据悉,财政部的想法是,未来这些部属央企如果都得到清理并购优化,将按照“成功一家、移交一家”的方式,交给国资委管理。
知情人士称,目前对这些部属企业的改革阻力有两个方面。其一,部属企业与部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人员来自部属事业单位,资产是部委投入,甚至办公场所都在部委,如果关闭或并购等并非易事。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普遍较小,因为没有盈利,使得各个方面并没有积极性去改革或清理,总觉得“不值得弄”。
而且,这些企业大部分经营不善,多年保持亏损状态,其财务账册不清,即使是管理其的某些部委都觉得“是个老大难,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