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电外贸运行总体情况和全年预测
(一)总体情况:机电产品贸易增幅略低于总体贸易
据海关统计,2011年1~5月,我国全商品进出口总值140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7.4%(下同)。其中,出口7123.8亿美元,增长25.5%;进口6894.1亿美元,增长29.4%;贸易顺差229.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减少35.1%。
同期,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达到7050.2亿美元,占全商品贸易总额的50.3%,同比增长20.7%。其中,出口4077.1亿美元,占全商品出口额的57.2%,同比增长20.9%;进口2973.1亿美元,占全商品进口额的43.1%,同比增长20.6%;机电产品顺差11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这13个月间,我国外贸总体出口平均增幅为28.8%,机电产品出口平均增幅为25.3%,低于总体出口3.5个百分点;外贸总体进口增幅为30.2%,机电为25.5%,低4.7个百分点。增速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多年快速增长导致基数较大;金融危机影响未消,国际市场需求从生活必需品开始恢复,国际市场消化我机电产品新增供给尚需一段时间;机电产品尚未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特点
1.整体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重点机电产品进出口持续增长,出口增速略快于进口
1~5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重点跟踪的45类机电产品出口额共占我国机电出口总额的82.8%,42项商品出口实现增长,其中18项增幅超过30%,4项增幅超过50%。我国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新兴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欧美传统市场的回暖好于预期均是拉动当前出口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看,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额694.3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占比逾50%的笔记本电脑(360.1亿美元)增长7%;通信设备及零件出口493.4亿美元,增长35%,其中手机(212.9亿美元)增长32%;电子元器件出口359亿美元,增长29%;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343.7亿美元)也有16%的增长,其中空调增长43%,电冰箱增长19%,彩电增长2%,摄像机增长2%。
机械类产品出口也有较好表现。1~5月,我汽车及零部件出口159.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其中整车(包括成套散件)出口35.9亿美元,同比增长49%;机械基础件(152.9亿美元)增长28%;起重及工程用机械类产品出口111.7亿美元,增长32%;照明器材及零件(62亿美元)增长15%;船舶和零部件出口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7%。机械类产品显现普涨态势,反映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我国优势出口产业的外部市场需求较旺。
1~5月,重点机电产品进口保持平稳上升,机电商会重点跟踪的45类进口机电产品(其进口共占我国机电出口总额的80%)中,40项商品进口实现增长,其中18项增幅在30%以上,9项增幅超出50%。进口的良好表现主要归因于国内市场需求稳定以及国内进口促进政策的推动作用。
电子元器件是我进口第一大类机电产品,进口额865.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4%;自动数据处理设备(213.4亿美元)小幅增长6%,比上年同期58%的增速明显放缓;电工器材(234.2亿美元)增长24 %,通信设备及零件(81.3亿美元)增长23%,以上四大电子类产品共占我进口机电产品总额的47.6%。此外,汽车及关键件、零部件以285.1亿美元的进口额领跑机械类产品的进口,增长27%,增幅较上年同期(147%)有大幅下降。随着国家刺激政策退出以及部分中心城市限车政策的出台,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将趋于平缓。其他重点产品中,除航空航天器及其零件(同比下降2%)、照明器材及零件(同比下降30%)外,绝大多数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从贸易方式上看,机电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超过六成,进口中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各占四成;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的机电产品增速明显快于加工贸易
1~5月,机电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均呈增长态势,出口增幅更大。一般贸易出口额1334.4亿美元,增长31.1%,占比32.7%;进口额1210.5亿美元,增长28.7%,占比为40.7%。
与一般贸易类似,同期加工贸易出口比进口增长更快。加工贸易出口额2476.8亿美元,增长15.6%,占比60.8%;进口额1180.6亿美元,增长10.4%,所占比重为39.7%。
从其他贸易方式来看,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出口120.2亿美元,增长36.8%,进口252.6亿美元,增长32.8%;外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76.8亿美元,增长41.2%。
值得关注的是,加工贸易从沿海向内地转移趋势日益明显。沿海省市如江苏、浙江、福建等加工贸易出口增速较2010年同期放缓,湖南、江西、重庆等内陆省份出口增速则明显加快。从数据上看,1~5月,江苏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4.1%,浙江增长5.8%,福建增长12.6%,上年同期上述三省增幅均在40%以上;另一方面,湖南加工贸易出口增速达68%,江西增长近1.27倍,重庆增长更是达到4.69倍,上述内陆省市增幅均比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
3.对北美出口增幅超过欧洲,拉美出口增势强劲;自欧洲进口增幅超过北美;国际市场份额继续提升
2011年1~5月,我机电产品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重点市场出口占比分别为48%、22.2%和18.9%,总计达到89.1%。其中,对亚洲出口增幅最大,达24.3%,对北美洲增长18.2%,对欧洲出口也有15.1%的增幅;同期对拉美的出口表现也较为突出,增长31.1%,对非洲增速较缓,为6.7%。机电产品出口的前十大市场分别是:欧盟(806.5亿美元)、中国香港(752.1亿美元)、美国(721.8亿美元)、东盟(335.7亿美元)、日本(267.9亿美元)、韩国、印度、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和巴西,总计占比达83.4%。
从进口来源地看,自亚、欧、北美进口总计占比98.6%:其中,亚洲以占比71.%的比重列我机电产品进口地区的首位,进口额同比增长17.4%;自欧洲进口占比20.3%,进口额增长34.7%;自北美洲进口占比7.3%,进口额增长17.2%;同期,自拉美进口增长14.2%,大洋洲、非洲进口分别增长24.8%和18.4%。我进口机电产品前十大来源地分别为:欧盟(559.1亿美元)、日本(530.5亿美元)、中国(418.1亿美元,属“国货复进口”)、韩国(326.4亿美元)、东盟(370.8亿美元)、中国台湾(353.6亿美元)、美国、瑞士、墨西哥和中国香港,总计占比达到98%。
自4月开始,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出口影响开始显现,从我国自日本进口重点机电产品来看,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电工器材4、5月单月出口增速放缓至4.1%和3.8%(3月增长12.2%),电子元器件4、5月增速大幅下降至2.4%和5.7%(3月增长15.8%),汽车类产品受影响较为严重,4、5月单月出现4.5%和8.2%的降幅。
4.机电产品顺差呈增长态势。1~5月机电产品顺差1104亿美元,是我国外贸总顺差的4.8倍,在外贸总体顺差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机电产品顺差仍然保持21.7%的增幅。月度顺差近两个月都在250亿美元以上,而且呈逐步增长态势。
(三)下半年预测
据机电商会调研显示,2011年下半年出口形势总体比较乐观,但企业预期分化明显。虽然面临经营成本上升、利润受挤压的不利情况,66%的受调查机电企业仍然表示2011年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其中52%预计增幅在20%以上,28%预计增幅为10%~20%,20%预计增幅在10%以内)。另有16%企业预计全年出口额与2010年基本持平,18%企业预计出口额将有不同程度下降。
广交会对企业的调研显示,2011年机电产品对欧美市场出口预计增长5%~15%,对中东市场出口预计增长15%~30%,对金砖国家增长15%~40%。
预计下半年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速在15%左右,全年来看,机电产品进出口额增长17%左右,我机电顺差额将超过2010年的2700亿美元,有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
二、企业面临综合成本上升的挑战
(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例如,铜、玻纤布价格上涨拉动印刷电路价格持续上涨并带动电子信息产品的多数部件价格上涨。液晶屏、钢材等价格上涨造成家电生产成本上扬。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2010年我国30个省份上涨了最低工资标准,2011年又有13个省份上涨了工资。很多企业反映,除一线劳动力成本上升外,包括管理人员、市场人员、研发人员、设计人员等在内的企业综合人员成本也呈上升态势。同时自2010年开始的招工难等问题尚未得到缓解,企业普遍反映短期内用工难问题依旧是困扰企业产能的重要因素。以上两方面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削弱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订单向周边地区转移问题亟待重视。
(三)融资难、电价上涨及限电措施对企业压力越来越大。2010年年底以来,央行为控制通胀连续加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电力供应紧张、电价上涨也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
(四)企业盈利下降,考验中国企业的长期竞争力。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我企业虽然以提高价格来降低损失,但产品提价后的盈利并不能完全弥补由此带来的损失。企业盈利下降,对于企业长远的调整结构、研发创新等均为不利。从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一直处于单边升值行情中,升值幅度超过5%。成套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人民币升值给我企业的在执行项目造成较大的汇损。同时,人民币升值还导致我企业新接洽海外项目的报价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与欧美竞争对手的价格差距正不断缩小。
三、有关建议
(一)加强对大宗原材料的价格监测和预警。本轮以铜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给机电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上游原材料的价格监测和预警,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产品的支持力度。节能环保新产品符合市场潮流,附加值和利润率相对较高,出口企业正在积极开发新品,建议政府能从研发、融资、退税、营销等环节加大支持力度。
(三)维持信贷支持政策的常态化。当前,一要解决外汇头寸紧张的问题,保证国内融资的足额供应;二要在担保问题上体现灵活性,借鉴国际惯例,接受项目担保等非主权和银行担保方式。
(四)加强出口行业自律。在当前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部分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对外议价能力弱的行业对遏制低价竞销的呼声更高,建议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出口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