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海油傲慢的底气何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2日 00:14  中国经济周刊

  李志起

  如果没有媒体的披露,如果没有互联网,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件,或许就真成企业们自家的“私事”了。

  相信不少人面对“基本处理完毕”之类的字眼,半天摸不着头脑。尽管中海油方面终于承认了漏油并非媒体的“杜撰”、公众的“谣言”,但是对溢油数量、原因等仍未有说法,这无疑引起人们对此事件的担忧。

  中海油如此傲慢,他们的底气何来?而在中海油终于感觉到纸包不住火而站出来之前,海上漏油事件又是如何得以“公关”?

  出现海上油田漏油事件让人们不禁想起了美国墨西哥湾海上油田漏油事件。在这整个事件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勇于面对公众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如何处理突发危机的:首先,漏油事件发生后,事故的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在第四天就给出了原油泄漏的数字。接着,美国政府在大约1/3的墨西哥湾实行禁渔,以避免国民食用可能被污染的水产品。最后,英国石油公司CEO海沃德以下台来对漏油事件“负责”。

  为企业的过失承担责任,企业CEO下台也罢,面临法律追究也罢,这对人家来说算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这样正常的事情,却并没有真正地在我们身边存在着。我们见着太多的则是出了事没有人担当,有关方面套话连篇,狠话之后,大家该干吗继续干吗,更不会说有谁“下台”了。咱们压根没有这样的“国情”。

  反观中海油此次的海上油田漏油事件,中海油方面认为“泄漏范围只涉及200平方米左右”,很明显,这与此前报道的“长3公里、宽二三十米的溢油带”差距甚大。在整个事件当中,最基本的信息披露都没有,到底溢油数量、污染影响究竟怎样,公众不知道,甚至事故发生地远海各级政府部门都不知情。

  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岂会如此无视公众健康,抛弃起码的道德和良知?一家曾在早前被曝人均年薪38万元的央企,究竟将公众的知情权、健康权和企业的环保责任、社会责任,摆放在了怎样的位置?更为恶劣的是,漏油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中海油有关部门还曾对此事专门研究,采取网上删帖的粗暴公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性企业的作风?着实让人觉得可笑至极。

  漏油事件被曝光前,没有通知、没有公开、没有处理;被曝光之后,又是没有道歉、没有赔偿、没有下文,这样的“危机公关”,怎能予以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在整个事件当中,有关部门的监管何在?所谓的问责制度又如何体现?我们只看到了垄断企业中海油的傲慢。这一次渤海湾漏油事件,是否与以往一样不了了之,是否依然没有道歉,没有赔偿,更没有问责,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http://blog.sina.com.cn/lizhiqi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