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策性住房:十城少供地七千余亩 开发商七成未参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9日 05:48  南方都市报
原文配图 原文配图

  作为民生工程并兼具地产调控配套的保障房政策而今愈发的乐观不起来。审计署和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分别发布的两份最新报告凸显出保障房在执行层面的尴尬。

  在27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了《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显示,从审计16个城市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情况看,其中10个城市2010年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计划未全面落实,实际少供地7335亩。

  另一方面,26日举行的首届“中国责任地产TO P100”发布会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报告》,报告显示,百强房企中仅有30家在2007年至2010年间参与保障房建设,排名前十的企业全部参与,其他70家房企未参建。

  消极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从审计8个省区16个城市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情况看,这些地方保障性住房发展迅速,2010年筹集的廉租住房资金比2008年增长1.71倍,保障总户数增长2.09倍。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 .11万套,出租2.97万套。

  但是,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资金管理不够严格,此次审计共发现少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21.49亿元,多申报和挪用等问题金额0.9亿元。更严重的是,因管理方法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部门协调不力等,有4407套廉租住房被违规租售或者另作他用,有4247套廉租住房分给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还有4428套保障性住房长期空置。16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2010年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计划未全面落实,实际少供地7335亩。

  诸多业界人士认为,保障房供地不足以及保障房资金甚至被挪作他用凸显出地方政府在保障房项目上缺乏积极性。而除了地方政府的消极对待外,开发商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同样也不高。根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2007年以来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房企中,实力排在百强的房企仅30家介入,参与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公布了在建面积的有18家企业,排在前十名的企业中,有8家公布的建设总面积占公布企业总面积的43.63%。

  回顾2007年-2010年保障房土地供给完成情况不难发现,保障房建设任务完不成似乎已成一种常态。此前几年基本上每年完成率都在80%以下,2010年甚至只完成67.8%。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来自商品房市场的挤压,部分本来安排建保障房的地块被高价出让,另一方面可能是收储进度低于预期,部分地块拆迁、平整和补偿等进度未按计划完成。供地低于预期,直接导致保障房实际供给会低于预期。

  艰难的保障房建设模式探路

  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消极态度令人震惊,但究其根源,在于目前保障房项目建设模式难以使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获得利益。根据官方统计,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地方债台高筑,已达10万亿。而作为保障房项目的开发建设主体的开发商,由于房地产开发商不愿意接手这种低利润率项目,此类项目一直受到资金和执行等问题的困扰。据悉,深圳的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达百亿元;上海、江苏、湖南等地试点出售保障房“部分产权”。在迎来第三季度“开工潮”的同时,保障房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因资金短缺带来的“建设瓶颈”。

  为何地方政府难以对保障房提起兴趣?世联地产首席分析师王海斌向南都记者表示:“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拨款,地方政府又以土地为额外的收益。保障房中有60%是公租房,政府无法从税收或是租金中获得收益。地方政府是又要干活又没有钱,当然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利润单薄,开发商对保障房积极性不高,这被诸多业界人士认为理所当然。纵观调控之下房企的转型,大都瞄准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高利润项目,或者加大调控范围之外三、四城市的开发投资,高调宣称将积极进行保障房开发的寥寥无几。

  开发商们正在用脚投票。王海斌说:“保障房建设本来就是政府该干的事情,开发商是企业,他已经通过自己的工作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了,开发商没有具体的责任去干这件事情。再者,是政策上的优惠,还是土地的减免,国家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开发商怎么去参与保障房建设。”

  “保障房开发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但现在在开发模式、分配方式、运营制度上没有制度上的创新,缺乏可持续发展性。”王海斌建议,政府要在制度上创新,完善保障房开发模式。此外,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

  保障房工程路漫漫其修远

  且不论为何保障房项目建设的尴尬,在分配环节的乱象似乎更值得警惕。“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不明确、申请人资格核实困难、申请造假者违法成本过低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保障性住房分配乱象丛生。”世联地产认为,当前政府应抓紧时间,推动保障性住房立法,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保证保障性住房申请人资格审核程序的公正透明,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申请造假者的惩罚力度,使保障性住房真正能为最需要的人提供。

  事实上,我国去年开始建设590万套保障性住房,希望通过增加低价房供应来为房地产市场降温。根据中央政府的计划,2011-2015年间,将为低收入人群建设3600万套住房。其中今年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预计需要资金1.3万亿元。但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截至5月,今年中央政府承诺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房仅有三成左右开工。

  在保障房建设模式仍在探索,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今年的保障房任务能否完成引发了各界的担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000万套保障房大约需要投资1.3万亿元,而迄今已经有较为明确来源的资金有4634亿:中央财政补助1030亿、公积金贷款500亿,国开行贷款1000亿,地方土地出让金陆续提取约1200亿,公积金增值收益预计400亿,中央代发国债504亿等。

  “今年的保障房任务应该不差钱。”第一创业房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陈晓波分析,为了完成2011年保障房任务,地方政府最终需要支付的资金大约为3550亿,其他均可以通过贴息等方式吸引到社会资金参与。扣除土地出让金外,目前已经有明确来源的3434亿,地方政府还需要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筹集大约116亿资金。考虑到建设周期一般2年左右,因此,政府2011-2012年每年投入的资金约为1775亿。以目前筹集到位的资金3434亿计算,仅考虑2011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政府可以全部启动10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他预计,真正的资金缺口将在2012年出现,缺口规模最高可能高达3000亿。

  南都记者 李乾韬

  实习生 李晓琴 曹丹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