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停滞的温州钱流:民资惜贷只为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8日 01:16  第一财经日报

  李娟

  浙江南部明星城市温州因“缺钱”成为近期炒作热点,背后是其钱流走向正在发生变化的真实写照,而温州缺钱,也只是这个变化中的一环。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银行银根紧缩同时,从2008年金融危机得到教训的温州民间借贷,正向谨慎回归,这也使得传统借贷渠道收窄,急需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便难上加难,银行借贷因此更为吃紧。

  与此同时,谨慎回归亦导致温州民间大量闲置资金积聚,不仅暗流涌动,且迷茫而难觅出路。

  信贷吃紧逼生新业务

  这是6月下旬的一天,温州的空气潮湿、天气闷热。方培林坐在办公室,一整个下午都不停地接着电话。不时,还有人跑上门来,问现在的钱放出去“划算不划算”。

  此前6月14日,央行宣布,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到达21.50%的历史高位。

  数字背后,是银行信贷投放的进一步紧缩,方培林办公室外面就是温州闹市区,这个城市依旧日复一日地上演着“钱来钱往”的剧目。

  “一整个下午都是银行打来的电话,想通过担保公司拉一些存款。”方培林告诉记者。方的身份是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第一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民间金融机构原温州苍南县“方兴钱庄”的主人。

  这个特殊的背景让他在温州的“放贷”圈子里多多少少有了不小的名气。

  6月末的一个午后,有个客户急匆匆地跑来找方培林,想叫他帮着把一些钱存到银行里去。

  这几乎是银根收紧下的一幕“滑稽戏”,给银行拉存款的目的,只是为了从银行能贷到钱。

  “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会来找我拉存款,这是现在新生的一个业务。”方培林介绍说,存款预备金率多次上调,同时银行可放贷金额有限,所以很多需要资金的客户就没办法贷款。贷不到款怎么办?银行就和他们协商,先去拉存款,拉到存款才能放贷。

  这样的大背景下,温州诞生了两个“创新型”业务——“月末存款”和“一年存款”。“比如‘月末’的,就是比较急的,也叫做‘一天存款’,只要月末这一天存在银行里就可以了,这种相对比较简单,存100万,第二天拿出来,银行贴3000块利息。”方培林说,“月末存款”的利息相对较高,存一天可以拿到3个点。

  还有就是“一年贷款”,“现在做得并不多,很多民间借贷的利率比银行要高,但是‘一年利息’的利率相对比较稳定,可以拿4万块利息。”方培林说。

  在温州这个民间金融发达的草根之地,只要随便翻开一张当天的温州本地报纸,都可以看到大版大版的“寻求资金”的广告,民间资本一直都处于一种“疯狂”状态,就光是每年经方培林之手拉的银行存款,就高达四五亿元。

  温州,这个从来不缺资金的城市,似乎真的缺钱了。

  民间资金与高利贷之殇

  温州的成千上百亿的资金哪里去了?在此疑问背后,是温州人仍然愿意放贷,又忌惮于放贷风险的现实,这也导致大量资金在民间积聚。

  “温州根本不缺钱,老百姓手里有钱。”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中信银行温州分行今年推出两款阳光私募产品,门槛一般在500万以上,运作时间3年以上,推出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啊,半天时间就募集了1.1亿元。

  不仅如此,就连黄金,也在温州受到了追捧,在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一向在温州不温不火的黄金市场最近大幅升温,月销售额增长幅度在150%以上,目前温州各大银行实物黄金出现过断货情景,以今年2月份为例,温州银行业代理黄金买入8.77亿元,环比增长44.9%。

  但一向“大方”的温州有钱人现在似乎变得“吝啬”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在急剧上升。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利率检测数据显示,3月份一般社会主体直接的借贷利率为18.05%,创历史新高,比年初上升了1.77个百分点。

  “这说明什么?充分说明有钱没渠道。”方培林说。

  调查表明,温州人放贷的意愿并未发生改变。今年一季度,温州城镇储户问卷用户调查显示,有18%的受访者选择民间借贷作为最划算的投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此数据为2009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点。

  “如果不放贷,现在楼市在调控,其他投资渠道并不畅通,很多人只能把手里的钱拿去放贷。”方培林说,在温州人看来,钱放在手里是“死”的,只有流通起来,才会变“活”。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今年5月份民间借贷利率监测数据显示,当地民间借贷综合利率为24.38%,比上季度末回落0.43个百分点。民众放贷意愿高涨,民间借贷成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

  “之所以企业普遍感觉到借贷资金很难,是因为风险在积聚,现在的放贷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谨慎。”方培林说。

  在温州,民间借贷活跃,前车之鉴也很多。“有人出走,民间借贷就会被撕开一道口子。”浙江省中坚律师事务所律师阮建峰表示。他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案子,大的纠纷一般都是因为有人出走,没办法还账。

  比如,今年6月,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就将温州灰色金融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直接间接牵涉到的银行10家,债务近1.5亿;原材料供应商70多家,涉及金额9000多万元;有欠条、转账收据的私人借款6500万。

  “很少有担保公司或者私人债主去找黄鹤所在企业的龙湾区政府报账的,这些私人放贷的钱,可能是一笔更惊人的数字,基本上,是有去无回了。”阮建峰表示。

  记者了解到,有四笔民间借贷曾去处理此事的工作组备案,其中一笔放贷是3000万元。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5月份短短三个月内,温州市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628件,比去年同期多出474件,也就是说,温州全市平均每天有近30起民间借贷纠纷产生。

  不仅如此,案件总标的额高达9.3135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近1000万元的纠纷产生。

  这些数目通常都十分巨大,比如今年1~2月份,温州市共发生非法集资案件5起,涉案金额2.7亿元,案均5400元。

  “很多小的民间借贷基本上都私下里解决了,有些放贷的人就只好自己‘埋单’了,只有金额比较大的,才会去打官司。”阮建峰表示,温州历来就有放贷的传统,所以一般只要拿钱去放贷的,都很熟知“游戏规则”,如果不是损失惨重,基本不会闹得很大。

  谨慎之下的钱流变动

  时下温州民间借贷纠纷案更像是过去剧情的一种回放,在2008年上半年,浙江的飞跃集团、南望集团深陷“高利贷”传闻而引发的资金链危机,数字亦十分惊人。

  据统计,2010年温州市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诈骗事件立案20起,涉案金额9.92亿元,平均涉案金额4955万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

  在这种情形下,温州人变得异常小心谨慎。据本报记者了解,尽管目前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在上升,但还未丧失理性。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利率检测数据显示,目前担保公司的融入利率一般为月息1.5%~2.5%,折合年息18%~30%。

  “民间借贷的利率并不特别高,基本在月息3分左右。”方培林表示,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价格,月息高于5分,或者高达一角的,基本上都不会是正当的投资,风险就会加剧,对方“跑路”的可能性非常大。

  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温州市存款呈现放量增长的态势,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量跃居历史同期首位,3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030.05亿元,比年初新增798.81亿元,同比增加383.34亿元。

  “温州根本不缺钱,老百姓手里有钱,现在房产也不适合投资,所以只好存在银行里了。”周德文表示,相对温州一贯的投资习惯来说,是不太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去的,企业状态不好,放贷也有风险,在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只好选择去银行存款。

  然而,在高企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新增加的存款并不足以填补温州企业的资金缺口。21.50%的存款准备金率,也意味着银行每新增100亿元存款,便会有21.50亿元的资金被作为存款准备金而“沉淀”下来。

  对于上述3月末同比增加的383.34亿元存款而言,转化为可借贷资金,只有300.92亿元。另据温州市经贸委调查数据,目前温州资金面偏紧的企业占据42.9%,企业资金缺口平均约为10%,而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仅57.4%。

  变动之下出路反思

  对于温州企业而言,不可忽视的还有原材料和用工成本的不断升高。

  2月末,温州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上涨8%,比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增速高出7个百分点,这种“高进低出”的价格走势大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企业贷不到款成为最大问题,由于借贷成本高企,部分借贷资金已经退出了企业经营领域,“今年年初的时候,部分银行机构的贷款发放甚至采用‘价高者得’的办法,像3月份温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92%,比年初上涨了不少。”方培林说,现在银行根本就贷不出钱了。

  虽然目前并无确切数据可以摸清楚温州涌动的“闲钱”,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温州的企业在银行贷不到钱,只能去找小额贷款公司。

  温州市工商局近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一次摸底结果显示,温州全市23家小额贷款公司现有注册资本金52.2亿,银行融资25.1亿,两者总和为77.3亿。

  “现在小额贷款公司也没有余钱去贷了。”方培林说,“贷不到钱,其他的小额贷款公司又不批,这就导致大量的闲钱在社会上闲置。”

  尽管2008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始试点小额贷款公司,从试点到现在三年多时间里,这个渠道还是被认为太“窄”,“有太多的限制条件,并没有全部放开,这就导致许多有资金的人没有渠道去放,有渠道的人找不到资金,两者没有办法对接。”方培林说,在金融改革的道路上,温州还需要找到更畅通的途径,才能解决问题。

  温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张震宇表示,实际上,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速度不是很快,也就是100亿左右,现在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小额贷款公司、农民银行等,和整个市场所需的资金相比,这些渠道能解决的问题还是有限的,还需要迈出更大的一步。

  温州的关键在于,多重压力下,资金链急剧收紧的企业又将走向何方?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