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寅泉:CPI泄密5人被立案的警钟为谁敲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2日 20:28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包括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秘书在内的CPI泄密案,近日被北京检方披露其进展:检察机关已会同国家保密部门进行调查,目前已立案5件,涉及5人。由于涉案的5人分别来自不同部门,因此立了5个案子,其中包括“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秘书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案”。

  这起5人联手做的泄密案,引起的反响只能用“不大不小”来形容。这其中,似乎对此事不关心的人更多。而关心的人则集中在对CPI数据非常敏感,甚至靠CPI数据挣钱的高端人群。关心的焦点是,法律将如何审判,行政将如何处理,党纪将如何处治。本篇评论则重点想探究从 CPI数据泄密,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随着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发展中的核心数据将愈发引人关注,特别是涉及机密的军事、经济数据。这就对如何管理好数据提出了挑战。管理好数据的关键是管理好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的一些经济决策、一些核心数据,总是有一些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者,抢先出手,像证券业频繁出现“老鼠仓”一般,在政策出台之前抢占有利可图的高地。这种提前获知政策变动的行为,表明政府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约束存在漏洞,法律对泄密行为缺乏惩治。越来越多的人以提前获知政策变动详情为骄傲和乐趣。政府机制存在问题,当引起警觉。

  应当说,这次的CPI泄密案,如果不是这5个涉案人做得有点“过”了,可能相关部门还不会给予重视。因为CPI数据泄密,其性质并不像军事数据或其他实体经济数据泄密,表现为直接获利。CPI泄密的获利者,是对CPI数据进行研究之后,用于金融产品的获利上。这个利益的谋取,有较强的隐蔽性,是“拐着弯的获利”。国家统计局、央行研究局宏观经济研究处、券商、理财产品、还有国际知名的大通讯社,这些听起来没有直接联系的机构,构成了在CPI数据上获利的利益链。如今网络发达已经到了扑朔迷离的状态,在此我们敦促检察机关、保密部门与时俱进,拿出明察秋毫的功力,稳、准、狠地斩断黑手。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对这5个人的泄密案如何审理及判决。对于泄密案,我国历来有严苛的法律制裁。上世纪80年代,外经贸部门曾出现过一起轰动全国的进口汽车价格政策泄密案,其主要案犯为一叶姓女性,当时被判有期徒刑17年。由于那件泄密案主犯被重判的影响,经济泄密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由彼及此,我们等待着北京检方、国家保密部门、法院对这起CPI泄密案的处理结果,以及涉案部门对此事件的反思。

  制度缺陷和领导失察都不是虚的,这5个涉案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此次文过饰非,那么更恶劣的泄密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