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障房专项融资破局 地方与房企允许发企业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2日 05:47  南方都市报
(资料图片) CFP供图。 (资料图片) CFP供图。

  南都记者昨日获悉,发改委制定的《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下发到地方政府。《通知》指出,各地按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应优先用于保障房建设。诸多业界人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明确允许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筹措资金,意味着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短板有望填补,此前一度备受质疑的保障房开工量问题可能迎刃而解。

  保障房建设专项融资的瓶颈已经突破?著名财经评论员牛刀认为,保障房以企业债券融资,本质上只是借新账还旧账的游戏,有可能会吹大泡沫。因为地方政府只是债务执行人,而不是债务的主体,债务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在他看来,保障房的资金只有土地出让金才是解决之道。

  企业债可解燃眉之急

  《通知》显示,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关问题通知包括: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应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优先办理核准手续;强化中介机构服务,加强信息披露和募集资金用途监管,切实防范风险。

  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项目中,相当一部分城市的开工率不足三成。当时诸多业界人士就指出,保障房建设资金问题为首要瓶颈。而今,不少业界人士表示,“事实上,不少地方早有相关融资计划或创新融资体制,运作模式可谓成熟,如今发改委发文力挺,相关部门的审核会优化快捷,保障房建设应该会大大提速。”

  据住建部粗略估算,今年全年全国保障房投资资金需求达1.3万亿元,而这笔巨资的落地问题引来长期热议。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8000多亿元通过社会机构投入和保障对象及其所在企业筹集来,剩余的5000多亿元资金由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

  《通知》里明确表示,企业债券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的优势,是保障性住房项目市场融资的较好工具。而“只有在满足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需求后,投融资平台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当地其他项目的建设”这一规定更是明确表明地方融资平台优先向保障房建设项目倾斜,融资瓶颈有望得到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发改委放行保障房融资的企业债的同时,财政部近日公布了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首次代理发行计划,为保障房融资首次发行504亿地方债。“地方土地出让金大缩水,今年2000亿的地方债,无法满足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需求;银行贷款名义上支持,但实际上额度紧巴巴;治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也更困难了;让民间投资,回报太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调侃道:“只有发企业债这条活路了。”

  已经暂停多时的房企再融资在保障房领域开了口子。此外,除了鼓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外,根据发改委下发的文件,从事或承担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其他企业,也可在政府核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额度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项目融资。

  监控风险犹存

  事实上,如果今年全年全国保障房1.3万亿投资全部落地,其占整个住宅投资比例或达半壁江山。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地产调控相配套的保障房建设如果能够如期完成,整个房地产业的“拐点”也会来临。

  一切似乎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著名财经评论员牛刀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闸门一开,管理不好,后果将会很严重。”

  按照规定,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只有在满足当地保障房融资需求后才能用于其他项目建设。对于投资方来说,投资收益率显然优先于对资金用途的考虑,但首批融资款的用途究竟由哪一方来监管,如何确保这笔资金不会“暗度陈仓”被用于房企自身“救火”,这成为业内质疑。

  “开发商一片叫好。为什么?”牛刀认为,企业债放行表面上意味着保障房建设专项融资的瓶颈已经突破,三季度保障房融资、投资和建设会实实在在提速,房地产调控也会步入一个崭新时代。“但是怎样监控是个大问题。比如通过这种手段取得的低成本的资金,有可能会被地方官员或者开发商挪用,去挽救正在开发的地产项目、甚至去填窟窿。”

  无独有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微博 专栏)认为,此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企业债融资建保障房,意味着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工作尚未开始就已结束,地方政府债务将继续膨胀。债务危机被推迟,但不会因此消失,而是以更大的规模爆发。

  此外,发改委放行保障房融资企业债似乎预示着政策的调整。科德投资分析师黎辉红认为,紧缩政策带来的实体经济压力不可小视,“近日来,银监会出台贷款新规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住建部要求各地保障房建设11月前全部开工,工信部密集调研中小企业生产状况,到我国允许发行企业债融资建保障房,都预示着宏观调控开始由紧缩调控向有保有压过渡,政策底已经显现。”

  南都记者 陈琳琳 李乾韬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