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靳尚谊:向维米尔致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 01:20  第一财经日报

  周舒

  “我觉得中国和世界的变化都非常快,让我很不适应。于是就想到17世纪的维米尔和他笔下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他如果活到现在,会是什么感觉?”年近八十的靳尚谊这样说。他最新的展览“向维米尔致意”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作品不多,最主要的是三幅向荷兰艺术大师维米尔致敬的作品:《惊恐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新戴尔夫特风景》和《戴尔夫特老街》。这三幅作品是靳尚谊新作,依然是古典主义风格,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将他的努力称为“‘后古典’的端倪”。

  担任展览学术主持的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则认为这次展览“以这三幅画为引子,层层剥出并试图摸到艺术家工作实质的部分,并由此带出技巧与思维的关系;在今天如何激活传统经典;学院在当代语境中的学术内涵等课题”。

  与前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捐赠展相比,这次的展览更集中于“艺”本身,用靳尚谊的话说,他研究的是“油画语言”,“这体现水平”。他认为通过致敬,他一贯研究的油画语言,又有所推进,“油画是一种讲究材料、工具、作画程序的艺术。如伦勃朗的透明画法,我曾经试验过,但要按照实际方法做,非常复杂。现代人不愿花费时间研究古典技法,都用19世纪的直接画法。用维米尔的画法临摹以后,我更加了解到油画必须有一定的步骤,讲究材料、制作。”他很强调技术和水平,而这次研究的结论,则是,“我与他的水平差距很大。我用了毕生精力,人物画勉强与原效果接近,风景上的小人物是无论如何达不到维米尔的水平”。

  创作这三幅作品的机缘始自2009年,靳尚谊带研究生去欧洲考察参观,在海牙看了维米尔的这几幅画。第一次看到这几幅画的原作,尤其是维米尔仅有的两幅风景画,“看完之后就有了画的想法,就去了戴尔夫特,根据画的场景寻找画的地方。《戴尔夫特风景》的地方还在,我的角度和以前的画有点变化。原址还在,教堂还在,河也还在,但建筑已经更新了,河岸也整理过,河面上也没有古代的船了。《戴尔夫特老街》的场景就找不到了,只找到代用的现代建筑,还画上了骑摩托车的人,旁边的大房子的人物也没有了。”他回国以后就开始画,2010年完成创作。

  2007年,他曾画过一幅《惊恐的妇女》,表达他对变乱纷纷的世界的看法。这次他所画的《惊恐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也表达着他的心情,“我就是觉得惶恐,心情不平静,事情非常多,还得都去了解,不然就落伍了”。于是他笔下的少女,表情比起维米尔笔下有了变化:“17世纪,是最早的资本主义,离工业革命还有100多年,人们还平静。但是绘画已经变了,画家开始描绘民众。我画的少女表情有点紧张,还多画了一只手,眼珠的大小也不同,我画的眼睛瞪出来,张开的嘴稍微加大了一点。原作比较温柔。不过基本构图都一样”。虽然是几百年前的古人,但维米尔让他感到很熟悉,“我们有很多相似,安静,又有动荡,观众看我的画,会觉得和维米尔的差不多。”

  风景则不能表现人的心情,“我总体的构思是表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从大的感觉来看是原来的画,但仔细看,不一样。”对于艺术爱好者,仔细端详这三幅“临摹”作品,能够感受到“艺”来自精深的“技”,也能感到靳尚谊对油画的深情,“油画是个品种,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魅力。时代再怎么变,这个品种不会消失。当代艺术出现了,这个品种就会消失了?我看不太可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