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菱科技摔在市场无利可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0日 02:01  中国经济时报

  从现象看,是因为没达到询价机构数量;而本质上,则是询价机构无利可图

  ■本报记者唐福勇

  八菱科技未上市而名声起,在当下非议不断,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背上了一个落魄的名声。且在一般百姓眼中,这就是一家实力不行的公司,因此上市夭折。

  表面看,八菱科技中止发行是因为在路演推介过程中,询价机构数量未达到法定下限,这个下限也是证监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之一。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市场化约束逐渐强化的表现。果真如此的话,在此之前屡屡“三高”现象下,几百家公司上市却未遭此例呢?根本原因在于,发行人、承销商、询价机构从中有利可图。可如今,这种有利可图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要赔本,因此,询价机构不愿参与询价。那么,这究竟是制度的功劳还是市场的作用?

  从现象看,是因为没达到询价机构数量;而本质上,则是无利可图。

  截至6月9日收市,上证综指仍徘徊在2700附近,从2009年8月的3400多点到目前的2700点左右,整体沪综指跌幅大约20%,然而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上市的144只新股中,近80%都“破发”了,其中10只新股“破发”幅度超过了30%,这意味着不论是网上中签的散户还是网下中签的机构,都发生了大面积浮亏。

  这一点对于询价机构甚至券商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在当前破发潮大面积袭来时,机构与券商们也宁愿选择“隔岸观潮”。

  回到八菱科技本身来看,根据民生证券的报告显示,八菱科技是散热器产品及服务提供商,2010年销售规模前五大客户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一汽解放、东风柳州、重庆长安、广西柳工。而市场担忧八菱科技的客户比较集中,在近三年,前5名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都在七八成,一旦市场有变,风险难以规避。这一点在八菱科技自身的风险提示中也承认。如果上述主要客户需求下降,或转向其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购相关产品,将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同时令询价机构们不能认可的还有承销商给出的高估值,民生证券给出的合理估值为33.50—40.20元,价格中枢为36.92元。其他券商机构并不认可,并且差距较大,其中,海通证券建议询价区间为14.77—18.47元,不足投价报告估值的二分之一。申银万国预计的合理询价区间在29.04—34.32元,也大幅低于询价区间。

  更何况,当前的市场氛围与环境并不是捧新股的好时机,一方面是持续从紧的货币政策,且融资与再融资源源不断;另一方面,二级市场表现持续萎靡,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也有所下降,加上持续的大面积破发潮,此时捧新无异于自跳火坑。因此,市场作用在于机构与券商们在无利可图时选择多看少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八菱科技会倒在中止发行的面前。

  八菱科技开了一个先河——因询价机构数量不足而中止发行,此类现象在以后特定时期仍会发生。当下,八菱科技中止发行的教训至少给“打新”公司们一个警示,同时也会警示监管部门对承销商、保荐人等采取更严格的要求。更会警醒未来要上市的公司,一方面要充分估计整体的市场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要重视投资者利益无论是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否则一厢情愿高估值、高定价,最后只会出现“少有问津”或“无人问津”的局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