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陕甘宁经济区呼之欲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2日 0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博

  近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1~2020)》最后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在西安召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陕甘宁三省区达成共识,争取这一涉及8市9县的规划近期颁布实施。

  随着陕甘宁经济区的即将亮相,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渐渐清晰,呼包银、兰西格、天山北坡和陕甘宁四大经济区成为引领大西北发展的四驾马车。而陕甘宁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合作与互补发展也成为该地区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

  新推手

  把潜在的煤炭资源变成现实的经济效益

  作为革命老区,陕甘宁地区一直以来在主打红色旅游文化,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该地区开始把目光放在当地丰富的资源上,从2008年开始提出建立经济区的规划。今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陕甘宁经济区的出台提供了趁热打铁的绝佳机会。

  今年年初,规划讨论稿形成。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李朴民等组织在西安召开了由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陕甘宁三省区政府负责领导参加的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各方最大的共识就是现在条件已经成熟,而且时机非常难得,争取在建党90周年把革命老区的第一个规划变为现实。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张振红介绍说,这次会议要求充分吸收三省区的意见修改完善方案,尽快上报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然后上报国务院等候批复。与此同时,三省区要抓紧规划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陕甘宁经济区规划面积19.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成渝经济区的面积,拥有人口1892万。经济区规划的范围包括8个地级市和9个县——陕西省的延安市、榆林市、铜川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平凉市,宁夏的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还有甘肃省会宁县,陕西省咸阳市的旬邑、淳化、彬县、长武、三原等县。

  相对于较为成熟的具体规划方案,规划区的战略定位还在完善。目前的定位是“三区两基地”,“三区”即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试验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两基地”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红色文化产业基地。

  从红色旅游文化胜地到能源化工基地、优势资源深加工基地,未来陕甘宁经济区发展也将夯实在发展能源资源优势上。为此,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建议,陕甘宁要把潜在的煤炭资源变成现实的经济效益,以支持非煤产业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接替产业和发展环境。

  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互补

  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能源供应和保障的重要基地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田源(微博)表示,国家在西部布局了四大产业基地,其中的能源化工基地和优势资源深加工基地主要布局在陕甘宁经济区,与布局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互为补充、互动发展。

  距离关中地区200多公里的陕甘宁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能源供应和保障的重要基地。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空间布局方面已经考虑到要辐射带动陕北的延安、榆林,以及甘肃的庆阳、平凉等陕甘宁经济区的城市。

  在陕甘宁经济区的8个城市中,从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经济实力、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到区位条件来看,陕西省的榆林市是最强的,最有条件成为这一地区的核心城市。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在陕西省,这将形成两个经济区的重心都偏向陕西的局面。

  张宝通认为,关中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体,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陕北是陕甘宁经济区的主体,榆林是陕甘宁经济区的龙头。因此,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好像是为陕西设计的一样。陕甘宁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的重心都落在陕西,从行政管辖方面讲,更容易实现互补、互动发展。

  不过,这并不妨碍三省区之间的合作。

  与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紧邻的陕

  西省咸阳市正在谋求三市联动发展,因为三市同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自然地理条件相似,资源禀赋相近。陕西省咸阳市副市级咨询员王惠林认为,近年来随着福银高速、西平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项目的建成开工,“咸庆平”三市联动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而西安市则希望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甘宁经济区互补、互动发展的核心。

  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岳华峰表示,西安在资源勘探、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管材等领域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可以为陕甘宁经济区提供研发和技术保障;西安有较强的能源开发装备制造力,可以为陕甘宁经济区提供产品和服务,还可以通过投资、协作等帮助陕甘宁建立自己的制造业基地。此外,西安在物流交通、金融商贸和区位条件方面的优势,也可以为陕甘宁经济区的能源输出和对外开放提供优越条件。

  诸多难题待解

  高耗水产业面临大考

  虽然陕甘宁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互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是,陕甘宁经济区自身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作为干旱缺水地区,在陕甘宁经济区发展能源化工这种高耗水的产业面临最大的制约就是水资源问题。

  虽然黄河流经这一地区,但是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对沿黄河各地用水指标有严格限制。分给陕甘宁的用水指标已经满足不了这里的发展需求,各地为了发展能源化工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陕北神木县原来有300多个泉眼,现在只剩不到50个。

  专家指出,再过几年陕北地区就再没有可以开发利用的水源,只剩下向黄河取水了。每年陕西能分到的黄河用水指标是37亿方,不过,这个指标已经“缩水”。以前这37亿方仅仅是指从黄河干流的取水量,现在则是指从黄河干流、渭河、泾河、黑河等黄河水系取水的总量。

  “陕甘宁要联合争取调水指标,在这里建能源化工基地为全国各地提供能源,水资源为什么不能多给分配一些。”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李佩成对此表示不解,他认为再过几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会更加艰难,除非调整黄河用水指标。

  而调整黄河用水指标,不仅需要经过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同意,还要考虑沿黄各省区的意见。黄河水资源有限,要调整就得减少其他省区的用水指标,然而在黄河中下游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总量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谁会让出用水指标?

  陕甘宁经济区发展绕不过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

  陕甘宁经济区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其市场主要在环渤海等东部地区,但是目前仅有青银高速、青兰高速、太中铁路和神华运煤专线,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

  张宝通告诉记者,要使陕甘宁经济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直通沿海,需要打通三条干线,一是银川经榆林、朔州至北京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二是兰州经固原、庆阳、延安至青岛的铁路;三是兰州经平凉、彬长、铜川至日照的铁路。

  但是,另一个尴尬的现实就是,陕甘宁内部、陕甘宁与大关中之间交通仍然不通畅。

  甘肃省庆阳市副市长辛刚国表示,在这一点上庆阳感受尤为深刻。由于交通不畅,不仅制约了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也制约了庆阳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使得这一地区成为能源金三角上的“死角”。现在庆阳规划投资1100多亿元,以打通连接周边大中城市的大通道,实现与西安的“两小时经济圈”。

  陕甘宁经济区发展面临的远不止这些问题,还有在这个生态脆弱地区如何减缓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如果因为发展经济,而彻底破坏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生态屏障将会消失,进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布局在这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