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是大旱重要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1日 08:4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旌

  从3月末开始的湖南省环洞庭湖区的旱情,近日来愈演愈烈更有向全省蔓延之势。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5月29日的统计,湘北地区的干旱,目前已蔓延至湘中,湘南旱象也已露头。全省除郴州外13个市州不同程度出现旱情,旱情致全省87个县(市、区)1064万亩农田受旱,111万人、4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57个集镇不能正常供水。其中,湘北、湘中的岳阳、益阳、常德、湘西州、张家界、娄底、邵阳等市州旱情尤为严重。

  32万亩早稻干枯死苗

  湖南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历史上湖南省干旱以夏秋旱为主,但今年春旱连夏旱,特别是在主汛期前遭遇全省性干旱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

  据统计,目前全省32万亩早稻干枯死苗,全部改种中稻、一季稻或旱粮,目前还有500万亩中稻、一季稻未移栽。洞庭湖水面仅780平方公里,比常年少1/3,水量不到13亿立方米,不及常年的1/3。东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小西湖共2.2万亩湿地干涸,苔草生长期延长,对鱼类产卵繁衍影响很大。

  洞庭湖畔的岳阳市华容县,遭受半个多世纪以来罕见的冬春夏连旱,12万亩早稻因无水翻耕而改种,3.8万亩秧田枯萎,已抢插的30万亩早稻面临严重缺水。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益阳市南县,是湖南省传统的双季稻种植区,也是全国产粮大县。今年1月至今,全县降雨仅为160.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六成。南县境内除淞澧洪道尚未断流外,其余5条河流自去年10月份陆续断流以来,至今没有过流。

  由于降雨偏少,今年湘西州、张家界等山丘地区也发生持续干旱。湘西州的泸溪县兴隆场镇,今年总降雨量只有26毫米,全镇1.2万亩口粮稻田仅翻耕了2000余亩育秧田,而且大部分已脱水开坼,1.3万亩辣椒只移栽了4000亩,而且几乎全部枯萎,36道溪沟断流,8座水库干枯了6座,95座山塘干枯了90座。全镇几乎所有人畜饮水工程因缺水而停止运转,2.1万百姓饮水困难。

  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此次罕见春旱,降雨偏少是一个方面,垸内渠道、湖泊调蓄功能下降也是重要原因。”旱情较严重的益阳市南县水利局副局长姚年华说。

  据介绍,南县大部分渠道都淤塞严重,杂草丛生。目前,有252条550公里渠道急需疏洗。南县华阁河口水利水电管理站的河口机埠,长达4000米的新安运河里长满了杂草,有些杂草深约1米。

  无独有偶,岳阳市的塘坝、内湖也淤积严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汨罗江、新墙河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河道平均淤高3至4米,大大降低了抗旱能力。上世纪80年代,岳阳市有塘坝近13万处,因淤积严重,目前已有1万多处无法发挥作用。

  此外,内湖面积锐减,也直接导致了抗旱水源缺乏。据统计,1964年以前,岳阳市有内湖96个,面积129万亩,占湖区总面积的17.9%,现在全市骨干内湖仅剩35个,水面面积45万亩,只占湖区总面积的5%,且现有内湖还在不断淤积,有效调蓄水深锐减,湘阴县白泥湖的有效蓄水深度仅为0.4米,屈原区的荞麦湖和古湖已基本丧失调蓄能力。

  “原来湖泊多,下了雨可以留住水资源,再出现旱情还有水可用。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出现连续的强降雨,湖区很容易出现内涝,必须启动电排排渍,可一旦降雨减少,又没有水抗旱了。”姚年华说。

  专家建议“引江济湖”

  湖南省境内水系发达,有“三湘四水”之称。特别是湘北的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又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把湖水泄入长江,成为长江的一座天然水库,起着调节长江水量的重要作用。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连接长江。

  不过,近年来有“水乡泽国”之称的洞庭湖区却旱情频发。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1年以来,岳阳市受旱面积低于100万亩的年份仅2002年和2010年两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的年份有5个。由此对三峡工程的质疑声也就喧嚣尘上。不过,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不能将近年出现的干旱问题全部归咎于三峡工程。

  “三峡水库每年10月蓄水后,长江水位会下降,这直接导致枯水期城陵矶的水位比水库运行前还要低,进而引发洞庭湖水急速流入长江并出现水量‘亏损’。在次年汛期前,下泄流量会有所增加。但由于长江入洞庭湖的四个河口都出现长时间的断流,因此,增加的下泄流量尚不足以进入洞庭湖。”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童潜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将洞庭湖缺水完全归咎于三峡工程是不公平的。”童潜明表示,由长江以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入洞庭湖的水量近年来都在减少。据介绍,1936年由长江流入洞庭湖水量有1937亿立方米,三峡工程建设前年均约900亿立方米,近年减少到仅500亿至600亿立方米。其次,由于近年来“湘、资、沅、澧”四水建坝拦水,大修水电站,四水进入洞庭湖的水量也在减少,如2002年有2334亿立方米,到2003年—2007年期间年均只有1562亿立方米。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近年干旱频发的原因之一。

  针对洞庭湖季节性缺水问题,童潜明在2005年曾提出了“引江济湖”观点,即引长江水接济洞庭湖。他认为,长江荆江段高悬于洞庭湖湖区平原之上,是典型的“悬河”,可以在合适的位置打开一个口子,将长江的水直接引入洞庭湖平原。“这比让三峡水库放水效果更加明显。”

  但是,当时大多数专家并不认可该建议,认为三峡工程运行后,水量将比过去增加,洞庭湖的水位应该会相应增高,担心的是枯水期的洞庭湖可能会发生洪涝而不是干旱。

  不过,记者了解到,针对近年来缺水较严重的华容县城,湖南省水利厅于2009年提交报告,请求批准建设“华容县城长江引水工程”,用管道从长江引水直接输送到县城。去年6月,国家水利部正式批复该方案:近期引水规模为8.64万立方米/天,远期引水规模为10万立方米/天。并将其列入《洞庭湖区治理近期实施方案》中华容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