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旱情助涨药材价格 大型企业自己种植谋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1日 01:19  第一财经日报

  钟可芬

  目前药材价格飙升已成为压在中成药企业头上的一座大山,而旱情让原本处于第四波涨价潮的中药材价格再受刺激。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预测,受产量增加与采新等因素影响,今年秋后大宗药材价格有望整体回落。同时,基本药物中102个中成药品种亦有望在下半年进行价格调整。

  药材产量因干旱减产

  药材种植与产量直接受气候影响,云南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去年西南地区大旱,引发大宗药材三七、川贝母等道地药材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中成药行业造成了原料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

  而今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平均降水量为193.9毫米,较常年同期少52.8%。业内开始担心,新的旱灾对湖北、江西、安徽等道地药材的种植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告诉本报,道地药材受气候影响很大,长江中下游的旱灾,必然会导致该产区的道地药材产量下降。

  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蒋尔国谈到,栀子是江西产的道地药材,去年就因为江西倒春寒、大暴雨和大旱等灾害性天气而减产70%~80%,而今年江西旱情还在延续。

  药材产量下降引发的必然是价格上扬。中药材天地网监测数据显示,栀子近期走动加快,市场成交价再次攀升,比一个月前上升了3~4元。栀子每年的4~10月份为用量高峰期,现在刚刚进入旺季,其价便开始上涨。

  “另外,杞壳、杞实等江西产地药材,产量已经开始下降,其对价格的冲击将在七八月份以后体现出来。”蒋尔国不无担心地说。

  对此,国内最大的中药饮片供应商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专栏)告诉记者,长江中下游旱情对道地药材的产量有影响,但不会影响到公司本身,“公司对大宗常用药材品种都有3个月至半年的合理库存,足够公司自用。”

  大型企业开始在气候监测上下工夫,以应对异常气候对企业原料供应、价格波动的影响。

  药材价格有望秋后回落

  目前,中药材正处于第四波涨价潮。商务部5月31日的数据显示,上周(5月23日至29日),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为128.37点,比前一周上涨4.4%。

  药品的定价权限大多时候不在药企,中药企业并不能通过产品提价来缓解原材料上涨压力。王桂华告诉记者,2010年中药工业的总产值达到3170多亿,但利润仅有300亿元左右,整个行业毛利率只有约10%。

  在毛利率下滑背景下,大型中药上市公司正寻找各种方式进行突围。像广药集团、云南白药昆明制药等选择向上游进军,自建药材基地以降低成本涨价的影响。而云南白药、天士力片仔癀康恩贝等中药企业则在企业战略上选择了多元化发展,通过进军具有自主定价权的药妆、日化等领域而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蒋尔国认为,中药材的价格目前已经升到一个高峰,但随着产量的稳定与采新,大宗药材的市场供求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其价格有望在秋后回落。

  以价格波动最大的三七为例。崔秀明告诉本报记者,去年受大旱影响的三七,现在仍然维持在60头350元高价。“但今年的三七产量将达到550万公斤,正在接近750万公斤/年的市场需求,9月产新后价格有望回落,达到200元/公斤的合理价位。”

  崔秀明认为,由于三七价格偏高,已经刺激种植面积扩大。明年采收面积可能翻番,产量将成倍增加。“明年三七价格将会下降,进入新一轮价格调整周期。”

  王桂华透露,中药行业原料价格持续上扬,制剂价格持续下降,当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注意到这一矛盾,并将于近期启动全国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制定科学的中成药定价机制,完成调研后,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有望迎来价格调整。

  “但中成药的价格调整还没那么快,国家发改委对化学药调整之后才轮到中成药。”王桂华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