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动车主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 00:56  一财网

  在上海嘉定汽车城工作的张霞今年4月初买了一辆中科力帆纯电动汽车,原本想尝个鲜,结果碰到了不小的尴尬。

  张霞发现自己的电动车没法在家充电。她的车只能由中科力帆的工作人员开回厂里进行充电,然后再送回来。

  原来,张霞购买的中科力帆纯电动车采用的是直流电充电模式,但在嘉定汽车城周围,国家电网投建的充电桩都是交流电充电模式。

  “购买之前,厂家承诺会在家里小区安装直流电的充电桩,但是现在还没有安装。这辆车要用20安培的直流电来充电,家里现有的12安培的交流电无法充电。”张霞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而中科力帆方面则表示,这是因为国家电网未履行承诺建设直流电充电桩。

  问题是,在用车环境并不成熟的前提下,鼓励个人购买电动汽车,是否是负责任行为?这背后,其实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躁动。

  8辆电动车先上路

  与其他的车企一样,中科力帆的电动车项目主要是针对政府采购,之前并无对私人的销售。

  “不过上海已经被确认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上海嘉定区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我们有责任推动纯电动车的运营。”上海国际汽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荣文伟告诉记者。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嘉定汽车城和中科力帆等汽车厂商合作推广电动车。根据这项计划,在嘉定汽车城工作的消费者可以报名购买,政府可补贴10万元。

  “我家就住在安亭,工作也在安亭,购买纯电动车就不用担忧续航里程的问题了,而且用纯电动车比较省钱,考虑后就买了中科力帆的纯电动车。”张霞表示。

  张霞购买的这辆中科力帆电动车7002EV(620纯电动轿车),售价22万元,政府补贴10万,张霞自己只需出12万。

  张霞是上海第一批私人纯电动车车主,和她一起购买纯电动汽车的车主还有7个人,这些车辆来自中科力帆、奇瑞、众泰与比亚迪四家在国内实现纯电动汽车销售的整车企业。

  嘉定区是上海的汽车产业基地,也是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示范区之一。有消息称,当地政府计划今年将投放1000辆新能源汽车。为了给这些电动车一个成熟的使用环境,嘉定汽车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此前有报道称,到4月中旬,这一区域将完成100个左右的充电桩,年内将在嘉定的小区、单位、银行、酒店、轨交附近的停车场等地建起800~1000个充电桩;同时,中国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能源企业也已加入建设,计划年底将在示范区内建成6个充电站。

  充电模式之争

  然而张霞还是碰到了问题,即便有充电桩,她的电动车也无法实现充电。原因就是在嘉定汽车城没有直流充电桩。张霞只能委托中科力帆专门的工作团队,把她的车开到位于嘉定的车厂里充电,然后再将车送回来,充电时间为3~4个小时。

  “现在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充电模式都存在,我们考虑到直流电充电模式充电比较快,就采用了直流电充电模式,不过现在嘉定汽车城周围的充电桩都采用交流电模式。”上海中科力帆总经理陈晓海表示,“以前国家电网同意投建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模式的充电桩,但是现在他们不建直流电模式的充电桩。”

  据陈晓海介绍,中科力帆下半年会推出一款交流电模式的纯电动汽车。不过如果私人购买纯电动汽车后,在家里充电,需要把原先的电表换成60安培左右的电表,因为在充电的同时可能还会使用其他大型家电。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告诉记者,直流电模式和交流电模式各有利弊,直流电模式的优点是充电速度比较快,但是建立这种模式的充电桩投入比较大,同时占地面积也比较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在新能源车发展的起步阶段,国家电网肯定不太乐意投建这样的充电桩。

  相对来说,投入以交流电模式为主的充电桩成本不大,且易于操作。

  目前电动车还处于探索阶段,业界对于充电标准也未形成统一意见。荣文伟告诉记者:“一个停车位只能停一辆车,不可能围着它安装多种充电桩。从社会成本的角度考虑,我们倾向于使用交流电,特别是在慢充和家庭充电的情况下,这样能免去消费者安装充电转换器。”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项目组专家吴小员认为,现在最急迫的就是国家相关标准出台,以避免大家各搞一套。

  三线车企“弯道超车”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国内电动车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东风、一汽、比亚迪、奇瑞、吉利纷纷加速了自己的电动车发展步伐,尤其是众泰、中科力帆等在传统能源汽车方面落后的车企也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队伍,甚至没有整车制造经验的万向也开始造纯电动汽车。

  众泰汽车董事长吴建中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新能源汽车项目实现弯道超车。但事实上是造过车的众泰没有电池技术,最后由万向提供电池;而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万向,则从海南马自达买来整车,进行电动车的改装。这两家公司都没有掌握全部的电动汽车整车制造技术。

  不少汽车厂商把目光瞄准了政府采购。“在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期间,这些车不适合卖给个人,太贵。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处于改善过程中,如果政府集中采购,便于整车厂收集信息而且提高服务的效率。即使政府采购的比例在10%~15%也好。”陈晓海认为。

  公开资料显示,在纯电动汽车推广方面比较领先的比亚迪汽车,目前政府采购的车型也才400多辆。比亚迪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期望政府补贴到位,再把纯电动车卖给私人消费者,毕竟纯电动车的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吃不消。”

  可见,车企的电动车项目迎来盈利那天仍是遥遥无期,但这么多车企押宝新能源汽车,必定是因为有利可图。而分食国家巨额专项财政资金或许是不少汽车企业的真正动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