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 聂伟柱
紧缩政策效果明显。
5月11日,人民银行公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3和6.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2.1和18.4个百分点。
考虑到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在下半年将逐步显现,M2增速的下跌态势还可能进一步延续。与此同时,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指标均低于市场预期。业内人士认为,种种迹象显示,经济增长速度因为调控已有所放缓。
M1、M2下降信号
央行数据还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96亿元,同比少增208亿元。交通银行认为,4月贷款增幅较为平稳。这在信贷管控持续较严、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以及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的约束下,信贷运行正趋于平稳。
野村证券认为,在政策紧缩的背景下,贷款余额增速从3月份的17.9%放缓至4月份的17.5%,促使4月份的M2货币供应量增速从3月份的16.6%降至15.3%。而由于经济增速放缓,本月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低。
央行数据还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这意味着,4月增量存贷比高达219%。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称,4月增量存贷比较上月大幅上升194个百分点,存量存贷比为66.4%,较上月提高0.68个百分点,金融体系总体流动性较为充裕。
“3月份M2之所以较高,是因为一些表外的数据,例如理财产品等的金额,在3月份时都转到了M2上,所以,显得3月份M2数据相对较高,而4月份的居民存款还是少增了不少。”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 专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李迅雷认为,4月新增贷款的变化表明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较大,经营压力明显增加。这从进口增幅大减、M1增速降至12.9%及工业增加值回落至13.4%等均可印证。此外,他认为,目前还未到谈论紧缩政策的时候,因为现在来看整个经济增速仍处于比较高的位置。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专栏)也对此发表简评认为,M2增速呈现放缓,显示货币条件维持从紧态势。
今年,央行设定M2的增长目标为16%。而此前三个月,中国M2增速则分别为16.6%、15.7%、17.2%。算上4月的数据,逐月之间,M2波动明显。
紧缩难言放松
截至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已经显现。不过,在通胀压力下,紧缩政策依然看不到放松信号。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高于市场预期,显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专栏)此前不久曾指出,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胡晓炼认为,今年16%的目标增速完全能够支持8%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同时还体现了货币总量从过去两年高速增长向常态回归、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的需要。
“CPI可能会保持一个相对高的增长水平,可能到7、8月份都会保持5%左右的同比涨幅,目前通胀尚未有效控制,还会继续下去。”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专栏)表示。
此外,他认为,目前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需求增长开始放缓的迹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也出现放缓,这是因为中央的稳健货币政策开始对经济产生作用,所以第二、三季度宏观经济增速会放慢一些。
野村证券在亚洲经济预警报告中表示,4月份中国的工业生产增速从3月份的同比14.8%放缓至13.4%,远远弱于预期,可能是货币政策收紧和日本地震影响所致。4月份PPI同比涨幅从3月份的7.3%放缓至6.8%,表明未来数月CPI的增长潜在压力可能会略有减轻。
野村证券预期,未来将继续“正常化”货币政策,预计监管层会在6月排除经济硬着陆风险,并预计下次加息将在6月。
彭文生认为,短期内控通胀仍将是央行的首要政策目标,央行将继续使用数量型和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收紧货币条件,使其向金融危机前的正常状态回归。预计二季度将再加息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存在上调空间,维持人民币全年升值5%~7%的预测。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维持未来准备金率调整频率放缓的总体判断,预计上半年准备金率可能再小幅上调1次、0.5个百分点,时间窗口可能在5、6月份的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