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攻防阵地转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 06:50  南方都市报

  9日到10日,中美举行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市场期待,双方在经济问题上能由虚入实,产生实质进展。

  南都记者综合采访获悉,年复一年的汇率口水战料将继续,但由于人民币升值空间有限,预计核心焦点可能转向投资准入的博弈。外资进入中国垄断行业的限制,以及中国国旗在美国市场的身份问题、民营企业在美投资遭遇的过度审查等,可望通过对话而有所松动,并促进中美间的投资增长。

  人民币升值空间有限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区主任肖耿昨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尽管美国尤其是美国国会在政治上需要人民币升值,由此不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但美国财长盖特纳也已承认通胀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也算升值。由此,在我国通胀高企且CPI被低估的前提下,肖耿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的空间十分有限,保持每年5%到6%的升值幅度已经不易。

  虽然IM F称人民币被低估,但今年1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份名为《全球不平衡——— 关键是汇率计算方法选择》的研究报告指出,以消费物价指数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1995年累计升值约30%,但以单位劳动成本计,同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近一倍,当前币值未被低估。

  肖耿分析,我国通胀高企,且由于统计权重及模型过时的缘故,公布的CPI低估了通胀程度,应至少上浮50%以上。由此,以3、4月份CPI都高达5%来看,肖耿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约7.5%。“在通胀这么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的空间十分有限。”肖耿分析,“两者相加,人民币每年升值的幅度已经超过10%。”

  通胀所体现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亦已被美国政府接受。今年1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其母校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就中美关系演讲时,虽然依然引用IM F的评价,称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低估,但同时也提到,中国的通胀速度明显高于美国,这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速度远远高于名义汇率的升值速度。盖特纳说,中国央行在2010年6月宣布放宽人民币汇率弹性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在6个月中升值3%,这相当于6%的年均升值速度。而考虑到中国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年均升值速度肯定远远高于6%。

  投资准入成博弈新焦点

  由此,尽管此轮中美对话,双方仍就人民币汇率针锋相对,但也仍是老调重弹,进展空间不大。而新的博弈焦点,或转向投资准入,且进展空间较大。美国银行美林集团表示,2009年末,中国投资美国的资金仅为33亿美元,2010年增至40亿美元,而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总金额已经高达800亿美元(包括通过香港渠道进入的资本),双方的投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在本轮对话之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5月2日公布了“2011年度特别301报告”,继续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名单和306监管国名单。5月5日,美国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未来10年,中国全球对外投资额可能高达2万亿美元,美国官员表示,欢迎更多企业赴美投资。而前不久,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公开批评中国没有公平对待美国在华投资、外资政策缺乏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松懈、并未完全放开投资领域等,表示美在华投资环境在恶化。

  对此,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上周五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美再三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但是中国收到了很多中国企业对赴美投资受到阻碍的抱怨。据悉,今年3月,美国“过度”的安全审查制度,让华为放弃对服务科技公司3Leaf特定资产的收购,将中资企业赴美投资受阻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对于美国质疑的我国对部分新兴产业通过政府采购、财政支持等措施予以支持,让美国企业遇到“不公平”竞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我国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仅停留在公共设施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上,直接的支持在减少,我国也一直在为吸引外资而优化国内环境。据悉,为进一步吸引外资,拓宽外资出资形式,近日商务部拟出台《外资以股权出资的投资管理办法》。

  我国民间对美投资有望较快增长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区主任肖耿告诉南都记者,美国企业对华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发展多年,并且由于我国市场巨大且投资回报率高,仍有很大空间。美国企业对来华投资也很热衷。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企业感觉投资环境恶化,在肖耿看来,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之前外企享受很多优惠政策,现在许多优惠取消,一视同仁了,这其实是大势所趋。其次,以前对很多行业缺乏监管,貌似宽松,现在监管严格起来了,这也是合理的。最大的焦点,在于垄断行业难以进入。在其它竞争性行业中,外企都已进入,唯独垄断行业还没有。其实不只是外企,民企也被挡在了外面。肖耿预计,中美对话,或可促使政府放开对垄断行业准入的限制。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作为实力最为雄厚的走出去企业,大型国企进入美国市场投资时遇到的阻力最大。肖耿分析,国企由于其特殊身份,美国政府及企业会把它们视为政府的代表,而不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从而顾虑重重。民企相对而言障碍会少一些,但华为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受阻,也显示了美国对其高科技行业的保护。肖耿分析,跟欧洲市场相比,美国市场在全球来说算是最开放宽松的投资地,但也有对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的某种忌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接受媒体采访亦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向海外延伸的产业链,让美国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中美的政治、文化、经济都很不同,难免会有误解和猜忌。”肖耿分析,而对话,将有助于澄清误会,虽然不一定有很大进展,但重点在于保持双方的稳定关系,避免灾难性的错误政策,协同向前。就双向投资准入来说,很明显双方都有较大的进展的空间。美国要振兴经济,需要中国的投资;中国拥有大量外储,也需要对美投资。因此,中美可通过对话,说服美国消除对中国企业的成见,达致双赢。

  肖耿预计,国企的投资障碍估计仍然较大,但我国对美民间投资将有较大增长。民企对美投资,以及个人到美国读书、在美国买房等,都有较大空间。这就需要用人民币兑换美金,从而帮助消化我国的天量外储。由此,我国现行的人民币兑换外币管制措施,可望有所放开。此外,有消息称外储二次注资中投,从而实施外储的海外投资。中投在美国投资也很多,并于今年1月在多伦多设立了首个海外投资中心,可便利覆盖加拿大及北美市场。

  南都记者 辛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