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遏制三公费用要从地方政府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6日 01:20  中国经济时报

  严格执行和有效监督成为考量地方政府“三公”消费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也是关键所在。

  ■本报记者程小旭

  中央治理“三公消费”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那些大肆进行“三公消费”挥霍国家资财的行为或许将有所收敛。

  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会议强调,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在中央层面上,国务院提出的要求是:一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二要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2011年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都要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草案后,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中央部门要加大公开力度,增加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的内容。三要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中央财政2010年度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四要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公开内容包括转移支付管理制度、资金分配和管理办法等。

  “三公”消费不是不能消费,而是要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能拿着国家和纳税人的钱挥霍浪费。近年来,之所以“三公”消费饱受社会各界诟病,就是因为某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在“三公” 消费的过程中违法乱纪,大肆挥霍。去年底,一篇辽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采购苹果公司iPod Touch4当U盘的帖子,受到网民关注和抨击。这个被网民戏称为“史上最贵U盘”事件的背后,把“三公”消费的种种顽症曝光在公众面前。

  中央在财政预算和公开“三公”支出方面带了一个好头。而此次国务院提出,要求地方比照中央公开三公支出,则把治理“三公”消费的矛头和焦点指向地方政府,使“三公消费”的重灾区——地方政府架在公众面前。

  有网友认为,“三公消费”的重灾区在各级地方政府,如“公款吃喝”主要也在地方,上下级的共同“公款吃喝”,埋单必是下级,中央部委办人员和省市官员共同“公款吃喝”,埋单者必是省市官员。因此地方的“三公消费”遏制住了,中国的“三公消费”也就基本遏制住了。抓主要矛盾,遏制“三公费用”要从地方政府开始。比如,在北京的某些中央机关单位,或许一个正处级干部要打出租车或者骑自行车上班,而在地方上尤其是市县级政府,一个处级干部有可能已配备价值10万元以上甚至更高档次的车辆。

  有了好的政策,就要严格贯彻执行。舆论关注的一个话题是,地方政府能否真正执行中央的决策,是否会走形式,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是否会玩数字游戏。严格执行和有效监督成为考量地方政府“三公”消费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也是关键所在。

  有建议提出,对“三公支出”的预算要尽量做到精准,杜绝虚高。还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要让老百姓能参与监督,以防“三公”支出成为国家财政的漏斗和贪腐者的金库。中央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地方官员不执行中央政策或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歪曲中央政策,要从严从重处罚,对这些官员痛下狠手,要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

  我们期待着治理“三公”消费能在地方上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